四季如画,冬捕习俗流传千年,生态欣欣向荣——今天,吉林查干湖清澈的湖水和绿色的堤岸凝聚成一个“金字招牌”,变成了金山银山。

回顾几十年,查干湖是一个“穷川子”,其面积已从近500平方公里急剧下降到50多平方公里。随着强风,天空布满了碱脸。

华丽转身,如何实现?

川头村68岁的村民齐守富(音译)在查干湖南岸,他自豪地感叹着。“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你可以尝尝这个。没错。我们的查干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查干湖名闻遐迩,有一个好天气,让湖区的人们越来越富裕。

2018年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东北三省。在察干湖参观期间,他希望村民们把察干湖保护成一个“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振兴东北的有利条件。我们应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坚持下去。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踏上冰冻的查干湖,期待东北振兴的春天故事。

千禧冬季钓鱼

马拉的绞盘、冰下的网、冰湖中的鱼和冬季的捕鱼充分展示和传承了古代的渔猎文化,也让游客大饱眼福

清晨,太阳穿过冷雾,覆盖了冰冻的湖面。古老的“祭湖醒网”仪式开始了,诵经和鼓声响起,人们对着Aśvaghoṣa和“鱼头”尖叫,回荡在湖面上...

查干湖,醒醒!

在几个寒冷的日子里,四匹强壮的马拉着绞盘,慢慢地从水中拉出一张2000米长的网;成千上万的鲜鱼不断从湖里冒出来,在有热水的冰湖上跳跃和跳舞。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2018年12月,查干湖冬季捕捞帷幕拉开,网为“红网”(单网产鱼10多万公斤),一网产鱼42万公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和惊呼声。

查干湖,蒙古语叫查干瑙尔,意为“白色圣湖”。大部分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保持着持续数千年的冬季捕鱼的习俗。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在12月至2月的冬季捕鱼季节,查干湖的渔场和农舍经常24小时煎鱼和炖鱼,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寒冷的日子香气浓郁,让人感觉温暖。无数小小的幸福就在烟花中,触手可及,温暖无比。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冬季钓鱼就是要面对严酷的大自然,去凿冰钓鱼。当地人有一个习俗。如果你不去冰上看,你就不是一个‘男人’。”查干湖渔场副主任王说,过去,冬季捕鱼,各行各业都开始作业,木匠打雪橇,漫画家造大车,皮匠做皮衣,鞋匠做钹,织布工做渔具,麻绳铺绳编网,割芦苇的人忙着做鱼蝎子...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马拉的绞盘、冰下行走的网、冰湖垂钓、冬季垂钓,使古老的渔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承,也让游客大饱眼福。

“我在渔网上挑了一条大肥头鱼,放在现场的电子秤上。哇!有30多公斤,我买了它,我准备回家炖。”长春游客王玉芝看起来很兴奋。

“到目前为止,这个冬季捕鱼季节已经打了126个渔网。据估计,在整个捕鱼季节,可以钓到300万磅的鱼。”王说,很多游客选择在冰上等待,等待鱼从冰湖中放出来的那一刻,然后从渔网里把鱼捞起来带回家。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抓鱼不容易,尤其是在冬天,当北风袭来时,大片的冰是灰色的。如果你下了网,你需要准确地了解鱼。

最了解鱼的本性的人是“鱼头”。

“鱼头”是冬季捕鱼的领导者。一个有经验的“鱼头”必须首先了解冰。只要把你的耳朵贴在冰上,你就可以通过水流的声音来判断鱼的位置。其次,我们应该看看“鱼花”。冬天,鱼发出的气体会在冰中形成一层层的气泡——“鱼花”,表明冰下有鱼。鱼花也分为新花和旧花。这些“新花”是昨天晚上被鱼吐出来的。其特征是这些花在冰水中仍在晃动,这表明有鱼群可以破冰脱网。“旧花”指的是冻结在冰里的气泡,表示鱼已经过去了。还有“草花”。冬天结冰时,水里的草会吐泡泡。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没有科技手段,还是靠老首长和工人的生产经验来找鱼。老首长经常教导下一代。”王说,现在,随着经验的代代相传,“红网”的概率很高。

在冬季捕鱼到来之前,你仍然可以在查干湖看到这样的场景,比如缝合、挂班、补网翅...这个渔村的男男女女用他们祖先传下来的技能,将120个小渔网组合成了大渔网。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传统的东西没有丢失,而是流传至今。"作为第20代"鱼头"的继承者,张文觉得责任在自己肩上。“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传承传统的冬季捕鱼方法,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绕道而行

一旦水生植物丰富和美丽,“打狍子和舀鱼”成为一个传说。古老的湖泊在呻吟,湖边的人们深深体会到失去清澈湖水的痛苦

查干湖南岸的川头村有几十间农舍,充满了节日的气息,几乎每间房子前面都堆着鱼垛和鱼盒。游客可以享受鱼宴或购买。刚刚结束的第17届查干湖渔猎旅游文化节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气氛,鱼产品的买卖正在蓬勃发展。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记者坐在村里的热炕上,听村里的老人谈论过去和现在。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气候干燥、筑坝和掠夺性捕鱼,查干湖失去了它的风景,面积急剧下降。它曾经从近500平方公里减少到50多平方公里,被当地人称为“北方干河”。"贫穷和叮当声,成为众所周知的'穷人川子',没有女孩愿意结婚."68岁的村民齐守富说。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一旦水生植物丰富,“打狍子捞鱼”成为一个传说,古老的湖泊呻吟着,湖边的人们深深体会到失去清澈湖水的痛苦。

“我小时候,湖水退成一条线。如果你想在家里或过年的时候吃鱼,你必须骑马10多英里。如果你幸运的话,你可以得到一条很长时间的鱼。”57岁的村民齐海军回忆道。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白色花朵的盐碱面漫天飞舞!"回想起来,张文只觉得难过。“很多人都离开了家,留下来的人只能靠碱和碱来谋生。”

“湖区的土壤含有大量的盐碱成分。没有水分和水体的约束,它随风蔓延,严重侵蚀周围肥沃的草原,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吉林水利研究院研究员董建伟介绍说。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从痛苦的经历中。1976年,当时的县领导提出:用松花江水复兴查干湖!

“县里总动员,男女老少。日夜干燥,让人们休息,而不是让汽车休息。”齐守富参与了“松柏调查”项目,至今印象深刻。“那时我刚从初中毕业,制作团队由八个年轻人组成,我是团队的领导。南方的灯泡很粘。如果你挖一把铲子,你不能把它倒在土筐里。那时,没有钩机,也没有所有的人力,但有些是热情。我很高兴被分配了一些任务。”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长53.85公里、底宽50米的“引松入探”工程历时8年。松花江流入,使查干湖占地506.84平方公里。

“查干湖的人们欣赏可怕的生态失衡。他们的选择不是放弃这片土地,而是恢复它的起源。这种认识和实践可以说是查干湖人的生态觉醒。”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组长曹宝明说,正是这种觉醒唤起了蓝色浪潮;觉醒是与觉醒联系在一起的,觉醒使查干湖从干燥中回归绿色和自然。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科学卫士

坚决遏制“唯gdp”,坚持环保底线,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和建设。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守护查干湖的“金招牌”正成为当地人的生态意识

在无边无际的冰面上,大大小小的裂缝就像建筑物或长蛇。

董建伟和他的同事带着设备,小心翼翼地从岸边走到冰湖。根据坐标点进行选址、开冰洞和监测记录数据;现场密封水样和冰样,测量冰厚和水深;拍照并保存图像...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自2009年以来,每月抽样调查已成为该研究小组的必修课,无论冬季夏春秋。

“每次绕湖一周,你应该选择20多个点,测试40多个水质参数。”董建伟说,水质每月、每年都不一样。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可以找出规律和问题,为查干湖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领导松进调查”只是开始。任忠要再造查干湖,打造“金字招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把松树引进调查’之后,查干湖的情况几年来有所改善,新的麻烦出现了。夏天,湖里满是渔网。在冬天,冰被切开来抓住泡沫,掠夺性捕鱼,管理失控。”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严来锁介绍说。于是,查干湖综合治理之战开始了。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保护措施升级:公安部门介入全面整治过度捕捞;2007年,查干湖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新的制度和机制,查干湖的渔业和副业生产全部由国有渔场实施,查干湖渔场以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红线已经划定,地方政府抑制了“唯gdp”的冲动,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发展。

“一些企业计划沿湖开发特色城镇,这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经过深入论证,发现该项目将对查干湖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风险危害,最终被停止。2015年,查干湖游艇俱乐部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但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停止。”郭谦县委书记孙志刚表示,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资源,对查干湖的保护要以科学规划、科学合理、有序利用和开发为指导。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生态优美,日子丰富,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守护查干湖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生态意识。

2月16日早上6点,张雪峰走出家门,沿着查干湖看了看。一路上,他捡起游客丢弃的散落的白色垃圾;找一个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迅速联系专业的垃圾处理机构及时清理。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自2017年以来,郭谦县在县、村两级实施了三级河(湖)责任制,并对查干湖实施了全流域监管。张雪峰是一名渔场工人,也是一名村级湖泊管理者,他每天在湖泊中巡逻三次。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近20个村一级的湖泊首领,一个人,没有工资,但每个人都在为它而战。”王说,经历了低潮和打鱼的日子,大家都知道,没有母湖,我们就不会有今天。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干湖已退耕还林还草585公顷,浅水湖泊沿岸种植了荷花、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查干湖生态过渡保护区。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饲料和药物。在打捞过程中,应采用传统的马拉绞车打捞方法,避免机械设备的污染。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在过去,我曾经抓住我所拥有的。渔网越来越密,我想钓更多的鱼。”张文说,1英寸细眼渔网现在已改为6英寸,今年渔场也首次划定了禁渔区。

经过不懈的努力,查干湖恢复了生机。保护区年产芦苇3万吨,鲜鱼6000多吨,鸟类239种,野生植物200多种严来锁说道。

展现彼此的优点

生态之美与繁荣的旅游业和富有的人息息相关。只有守护清澈的水和绿色的堤岸,传承冬季捕捉文化,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金招牌”

“每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冬季捕鱼上。事实上,查干湖一年四季都很美。”齐守富说:“每年六月到八月,荷花开,芦苇长,各种各样的鸟飞来。”我经常早上起来散步,沿途风景很好。”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今天的查干湖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丽。

春天,已经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查干湖悄然醒来。当苗银寺的晨钟鼓声经过时,湖上的海鸥是齐飞;夏天,烟波浩渺,碧波浩渺,海峡两岸的鲜花芬芳,湖面上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嬉戏的鱼儿不时跳出水面;秋天,风清气爽,芦苇在吹;冬天,银被包裹在普通的衣服里,鱼被分散在冰湖中。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在查干湖,文化因其生态之美而经久不衰,而生态之美又因其远距离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查干湖开发建设了郭尔罗斯王业夫、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湖的南北两岸有一个1000多亩的荷花观赏园。野鸭湾湿地公园拥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5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和2万多只野鸭、野鹅,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观鸟。”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办公室副主任苏德华介绍说。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就在一年结束后,在东北或猫的冬季,查干湖东南岸的庙阴寺村很热闹。

“合作社统一规划土地,发展林果花卉,保护环境,增加收入,美化环境。”庙阴寺村党支部书记、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潘说,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哪块地适合种植,种植将于5月中旬开始。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为了调整查干湖周边的种植结构,减少查干湖的面源污染,郭谦县计划从今年开始实施查干湖周边的森林和湿地,以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它涉及查干湖周围14个村庄和1487个家庭的23700亩土地。项目实施后,每亩平均收入将增加20%至30%。”孙志刚表示,要充分挖掘森林、水果、花卉的美化功能,努力打造查干湖周边景观带,这将有助于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旅游业态的发展。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生态之美与繁荣的旅游业和富有的人息息相关。

"今年,第一网42万磅的鱼很快就卖出去了。"王说,网上和网下销售正在蓬勃发展,200多名当地村民仍在渔场工作,每天的收入约为150元。

“我做农家乐已经快20年了。起初,它是一个50平方米的土房子,现在它是一个15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过去,我自己种了半熟的米饭,收集了7000公斤的米饭,足够吃了。现在,有很多游客,他们不得不在外面购物。一年大概要吃20,000磅。”查干湖附近的水笙别墅农舍的主人曾赵敏说,一个能在村子里炖鱼的家庭主妇在餐馆工作一个月就能挣4000多元。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查干湖有多少人富有?严来锁说,这个账户没有经过仔细计算。整个查干湖,距离方圆数百公里,是一个生态渔业经济综合体。渔业经济的养殖、捕捞、运输和加工,加上旅游服务业,使成千上万的人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以查干湖为中心,辐射松原地区,酒店和餐厅经常爆满。截至目前,今年冬季渔季已接待游客14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2.3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在春节前闭幕的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加快查干湖的生态管理和保护”和“擦亮查干湖的“金字招牌”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此前召开的吉林省委第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查干湖治理和保护工作,全面保护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记者孟)

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13版)

编辑:计然

标题:守护“金字招牌” 生活“年年有鱼”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sh/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