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编织了郁郁葱葱的绿色网,使中国大地的绿色版不断扩大。据最新报道,在过去的10年里,国家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上已经投入了100多亿元。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草地和林地生长良好,植被覆盖度稳步提高。这个被称为“中国水塔”的美丽圣地正在逐渐恢复昔日的辉煌。如今,像三江源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重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20世纪70年代,污染生态学领域提出了污染环境生态过程控制的思想,初步形成了生态恢复的概念。
“生态恢复是指重建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功能的过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东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姜鲁光补充说,生态恢复不仅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和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包括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系改革总体规划》中,要求进行“全面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总结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时指出,“重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进展顺利”,并强调在部署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实施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程”。
刘东认为,生态恢复不仅要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还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目标是重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并使其自我维持。
生态恢复有不同程度,包括“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生态恢复是指停止人类的干扰,减轻生态系统的超负荷压力。演替按照生态系统本身的规律,通过自我培养的过程,使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进化。生态恢复中增加了人工辅助措施,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加速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重建的主要目标是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规划和设计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人为营造和谐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修复工程正在全面展开
十八大以来,中国从国家层面开展了针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森林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些项目为保障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6300多公里,保护了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生态。今年2月15日,涉及11个省市的长江排污口调查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对长江排污口进行了深入调查、监测、追溯、清理和整治。振兴母亲河,让绿色成为长江经济发展的背景。
甘肃省景泰县曾经是盐碱地的发源地。当地干部把盐碱地概括为“夏水冬白”。为了加大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力度,景泰县按照“挖塘降水、种田造地、渔农业并重、恢复生态”的思路进行了综合治理。
据介绍,截至目前,景泰县已累计在沙漠造林4万多亩,完成沙化土地整治30万亩,封沙造林种草13.5万亩,创建大型防风林带30万亩,植被覆盖率由不足20%提高到75%。大面积盐碱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遵从自然科学
中国的生态建设与恢复遵循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目标。刘东说,自然恢复是指充分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恢复自然生态,即“让自然自己动手”,以及围栏封牧、封山育林等常用方法。人工恢复是指人类以一定的频率、强度和方式“干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然而,在实践中,它不是一个单一选择的主题,而是一个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应用主题,以根据当地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力。“生态自然恢复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适应自然和科学的行动。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刘东说道。
去年,刘东和他的同事来到贵州省赤水市,调查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赤水有很多岩石裸露,植被难以生长。如果我们完全依赖自然恢复,我们必须等待岩石的自然风化形成表土,然后固化的植物才能生存。这个过程的时间周期需要以“万年”来计算。因此,赤水市的生态恢复措施是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的。将具有生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林地和退化草地归还给森林和草地,并有计划地封闭一段时间,限制人畜进入。此外,利用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通过科学管理,抚育成为林草,从而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而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刘东认为,未来的生态恢复应更加注重“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恢复。(张家欣·常陆)
人民日报海外版(08版,2019年3月19日)
编辑:计然
标题:生态修复扩大绿色版图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