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理碧蓝清澈,洱海清澈美丽,风景如画。

受习近平总书记的诚挚委托,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从保护与发展并重到生态责任,从一湖治理到全球预防,从污染预防到系统恢复,从传统产业结构到绿色发展,从常规治理到拯救治理,从部门治理到普遍治理。它不仅保持了洱海水质的总体稳定,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洱海流域的绿色发展。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全球防治的生态责任

大理市万桥镇谷胜村洱海西岸。村民李德昌说,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庄与村民谈话时,郑重其事地告诉干部群众:青山绿水,乡愁难耐。李德昌说,我们应该从身边和家庭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在洱海东岸,靠近大理市迪格镇小普陀,风景迷人。“保护和管理渤海是当务之急,必须长期进行。”镇委书记赵立奇说,今年国庆期间,许多干部职工、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坚守岗位,以“我不去,我不做,我不保护”的精神,保护环境,防止污水进入洱海。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婺源网、渤海清、大理兴."进入洱海之源洱源县,“送清水入湖”的景象随处可见。七年前,牛街镇文登村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去年又扩建了4800万元。现在它每天可以处理2000吨污水。"保护渤海是保护大理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该镇副镇长欧根池介绍说,目前已经预留了一片土地,今后还将新建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尾水净化湿地,为保护洱海水质提供有力支持。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洱源县朱碧湖镇梨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里的清洁工杨其昌告诉记者:“现在没有保护,将来也没有出路。”他和他的四个同伴每天负责清扫和运送垃圾,以保持村庄的清洁。去年,该村实施了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工程,实现了无死角综合收集、两级深度处理和净化,变废为宝。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目前,大理州已将洱海的保护和管理范围从过去的252平方公里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全流域,构建了洱海流域“景、林、地、湖、草”一体化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系统修复的绿色发展

大理市下关镇北区“三线”工程指挥部定点项目。洱海流域的彩色地图特别醒目:蓝线、绿线和红线是从里到外画的。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原则。蓝线为渤海湖区边界,绿线为渤海湖滨带保护边界,红线为渤海水域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边界。”大理市“三线”划定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李文标介绍,今年6月30日实施的《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是严格控制和缓解洱海湖滨人口和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对有效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建设湖泊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我们向群众核算长期账户、利息账户和生态效益账户,同时保证被拆迁农民的过渡性安置。”海东镇宣传官员李立宏表示,该镇3个村的128名村民已经退休并搬迁,他们修建了30套临时中转房屋,以解决住房困难人群的迫切需求,目前他们住在22户人家。村民石告诉记者,他的四个兄弟中有三个正在撤离安置区。“我们不愿意离开‘海景房’,但我们必须支持保护渤海的生态环境。”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素有“大理石之乡”之称的银桥镇已禁止在苍山开采大理石。镇党委书记杨燕池说,我们应该建设苍耳生态有机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桥镇引进培育了45家龙头企业,依法转让土地11000多亩,实施大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该镇已经形成了水稻、蓝莓、玫瑰、芳香植物和蔬菜等八大农业产业。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71元,比上年增长10%。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杨延池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综合治河工程,灵泉溪等四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好。”

拯救和治理全民

千年古镇——双朗白渔村,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客栈协会负责人、蓝影客栈店主聂卫东说:“我亲眼目睹了双廊的起伏,现在它变得更有特色、更干净、更漂亮了。”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全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保护渤海为中心,切实做好渤海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双浪镇副镇长查文光介绍说,双浪镇坚持严格管理和控制,严厉整治流域“两违”,多措并举,全面治理乡镇“两污染”,准确落实政策,稳步推进面源污染减排,加强保护,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明确责任,大力推进执法监督,广泛动员和构建洱海保护治理格局。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双浪镇的变化只是大理州三年来对洱海的抢救保护和管理进行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2016年11月,省委、省政府要求“采取严厉措施,启动救助模式,切实做好渤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围绕“稳定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大理市委、政府在洱海流域开展了“两违”整治等“七项行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洱海的保护和管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员。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我想对洱海说,你是我们的母湖。我从小就在你身边长大,我一定会开车送我的家人来保护你。”大理市银桥镇屯溪小学学生杨一婷和同学们用稚气的声音表达了“我对渤海说一句话”。在银桥一中,校园走廊和教室的黑板报上有“洱海保护”的栏目。初中学生杨告诉记者:“我们学生的小手应该影响家长的大手,共同努力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如今,大理校园“洱海保护第一课”活动已经成为常态。“环保”的宣传已经深入到学校、机关、乡镇、企业、社区、村组和军营。“保护生态环境如保护眼睛,对待生态环境如对待生命”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大理各族人民的心中,使“苍山千年不画,洱海无弦,千年古琴”的自然美永存于世。(记者庄俊华)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编辑:张洋

标题: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