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4字,读完约8分钟
黎明时分,71岁的王现坤开始了他在村子里的日常“巡逻”。
“我负责5组垃圾分类和上门回收。每天跑两个小时的圈是一种晨练。”王现坤说着,把路边的一个旧肥料袋放进了垃圾桶。他是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西家道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这种“晨练”每年给他带来1130元的奖励。
在土城乡,有212名王力可县农村专职清洁工。从2016年开始,土城乡探索垃圾分类减量化回收,聘请贫困户做保洁人员,定期回收农民垃圾,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机制,一举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
如今,走在土城乡郁郁葱葱的乡村街道上,很难再看到垃圾的痕迹。
“白色漂移”无处不在:城市生态村的尴尬与探索
从宜昌市出发,穿过夷陵长江大桥,沿着带着橘黄色香味的滇军大道行驶不到半个小时,你就来到了安子溪村。依山傍水的安子溪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树木茂密的宜昌级生态村。良好的生态景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
“在过去的几年里,‘白漂’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有些村子已经成了垃圾场!”村支部书记梁福林说,由于长期没有垃圾处理的概念,村民们把垃圾倒在屋前屋后,风一吹,塑料袋和包装纸就飘得到处都是,这使得“市级生态村”的称号相当尴尬。
为了让生活垃圾回家,该村选择了一个偏远地区,并建立了一个垃圾清除池,计划定期运送到城镇和村庄的垃圾处理站。
然而,好景不长,村民们很快就有了意见:“垃圾清理总是不及时,垃圾池整天发臭。谁愿意倒垃圾?”"垃圾池太远了,倒一次垃圾会伤到我的腿!"
肮脏的垃圾池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但它似乎给生态村增加了一道伤疤。这条路行不通,但安子溪村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土城乡因其生态优势,是点军区农村发展的重点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我们决不能被垃圾问题绊倒。”点军区委书记宋涛说。
为了解决“周边村有垃圾”的问题,土城乡组织专班走访了全乡14个村,并与60多名村民进行了座谈,探讨解决办法。
2016年初,土城镇党委提出了“尊重群众习惯,实行利益引导,探索分类回收,先行试点”的思路,并在安子溪村试点了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减量“五点三一”处理方法。
所谓“五点”是指村干部分组、党员代表到户、干湿垃圾分类减量化、废品按季节分批收购、典型农民集体奖励等垃圾处理责任。“三个一”指的是一个家庭的传单,告知购买时间和购买价格;一份“三包”责任书,明确了农民责任的领域和要求;堆肥池用于堆肥腐烂的垃圾,如纸屑、树叶屑、瓜皮等。
垃圾回收价格初步确定为:旧衣服和旧鞋子0.2元,玻璃瓶0.1元,泡沫产品1元,纸制品0.1元,灯电池0.5元。
同年2月,梁福林带领5名村干部分头入户,开始了第一轮回收工作。村民委员会的记录显示,回收活动向村民支付了4000多元,回收了11辆卡车的废品,包括2123公斤塑料制品、6542公斤旧衣服和6399个玻璃瓶...
“垃圾也可以卖钱,谁会想到呢?谁不活跃?”梁福林笑着说,村里有六家超市的戴贤印(音译)一次就卖出了120元的废品,看着这么多废品从家里被清理出去,这很容易。
为贫困家庭成立清洁队,每个家庭都学会垃圾分类
安子溪村的试点工作很快被推进到土城镇。然而,问题也出现了。垃圾分类不能是“一次性交易”。你不能每次都让村干部收垃圾。另外,土城发展乡村旅游时,如何控制外来垃圾?
经过多次讨论,土城乡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废品在一季和一季回收,指导农民在家分类,每个村都建立了回收账户;雇用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购买垃圾,并负责农村公路、河岸等公共区域的卫生,覆盖整个区域;每半年组织一次清洁卫生检查和评比奖励。
10月10日上午,在三岔口村委会广场前,一张桌子、一个磅秤和一个穿着环保“黄马褂”的清洁工打开了。“年薪1640元,通常卖的垃圾一年可以超过3000元。”张大正,一个贫穷的家庭,带着两袋废品来称重,这是他本月的“战利品”。
土城乡按照每个村的自然群体划分为189个责任区,明确责任区内1-2户贫困户负责清扫保洁和垃圾分类回收,覆盖7000多农民;集镇、景区和主干道区域由市场化运营公司统一清扫、运输和分拣。在全乡1108户贫困家庭中,仅这一项就解决了212户的扶贫问题。
每个村出30000元到50000元,与贫困家庭的保洁人员签订了《公共服务劳动合同》,因为这些保洁人员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在山村里到处捡垃圾是有风险的,村里还统一为他们购买了人身保险,每年保费120元。
在土城镇,每个家庭都学会了垃圾分类,根据垃圾分类,哪些可以出售,哪些应该养肥。
“有五种类型可以回收,纸制品,泡沫塑料,玻璃,旧衣服和鞋子,废旧电池,灯泡管,农药包装瓶和袋。”在西家岛村的第三组,47岁的王就像一些珍宝。在他的房子里,四个蛇皮袋整齐地摆放着,里面有不同类别的各种废品。马路前面和菜地里没有一片垃圾。"虽然垃圾分类很麻烦,但卖钱并不麻烦."他说。
自2016年以来,土城镇每年投入70万元组建贫困家庭清洁队,花38万元向专业环卫公司购买服务,花12万元向村民购买垃圾,实现了垃圾管理和贫困户脱贫的双赢目标。同时,构建了“小组责任区-村分拣站-乡镇分拣中心”的闭环垃圾回收系统。集团责任区内分类回收的垃圾每月由村分类站运至集团一次,乡镇分类中心每季度运至村一次。分类后,所有垃圾应填埋,分类出售,无害化处理。
为了督促村民学会如何利用好垃圾分类,三岔口村组织了几次评比活动。“让村里的小学生组成一个检查组,在周末到每家每户检查,说出卫生户和非标准户的名字,并在门口挂个牌子。”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喜说:“首先,垃圾分类从娃娃开始。第二,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没有人想挂这张非标准卡,他们都在竞相学习垃圾分类。”
一个家庭有一个粪池,畜禽粪便成为一种资源
两年过去了,安子溪村最近回收了总共不到500公斤的废品,并在减少废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白云山的三岔口、黄家岭、西家道等10个村庄,原有的垃圾池基本闲置,乡镇垃圾填埋场已正式停止。
据土城镇环保中心人员介绍,前些年一个村庄的垃圾清运成本不低于2万元,不仅成本高,而且垃圾量大。现在,人工成本加上收集废品的费用是15000元。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同时,土城乡的农业生产垃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如今,土城乡的村民习惯性地带一个垃圾袋,用过的农药瓶和塑料袋,放入袋中在家里卖钱。
“我们这里的农村垃圾分为干湿两类。大多数湿的可以养肥,不到30%是干的,其中大多数是可回收的废品。”刘胜喜说,当地的每一户人家都在房子前后挖了一个堆肥池,所有的牲畜粪便和餐饮垃圾都放入这个池中。“垃圾分类也许不容易学,但什么可以养肥,农民就不再清楚了。”他说。
此外,在土城镇,垃圾已经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白云山脚下的罗埠村,今年有超过120名村民使用沼气。"不要担心今年冬天的天然气供应!"村民马明华拧开了厨房的沼气阀。砰的一声,火焰蹿了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华介绍说,一家农业公司在当地建立了“蔬菜-沼气-猪”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河道漂浮物等垃圾作为资源,向蔬菜基地供应沼液和沼渣作为果蔬肥料,沼气以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提供给居民。
目前,这项措施正在宜昌大力实施。宜昌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陈明福表示,今年全市将新建10个市级示范点,并将建设2-3个市级示范点,以促进整个地区和整个领域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过上绿色低碳的新生活。
垃圾变宝,土城农村呈现“四清三基两变”的喜人局面——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园林、清洁能源;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基本上没有散养牲畜,基本上没有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减量、路边、房屋、水体绿化美化。
不仅仅是土城镇。目前,湖北省作为全国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试点,已广泛推广“家庭分类、集体清扫、村收、镇转、市(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74.1%。共建成977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拥有垃圾收集箱291万个,机动卡车22600辆,保洁人员1330万人
2017年底,湖北省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列入未来重大生态工程,要求各县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到今年年底达到90%以上。(记者程元洲)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1日,第11版)
编辑:张洋
标题:破解“垃圾围村”有良方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