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7字,读完约7分钟
如果野生大象觅食导致人和大象的冲突,我该怎么办?云南省西双版纳为野生大象建立了许多食物来源基地,即“野生大象食堂”。野生亚洲象不时来“食堂”大吃一顿。
然而,要解决这里长期存在的人与图像之间的冲突,仍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野生大象的数量已经恢复,野生食物已经减少,野生大象已经走出丛林,导致人和大象之间的冲突
在数千年来人们进进出出大象之后,中国仅存的野生亚洲象藏在了云南的丛林中。1958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当时,考虑到中国野生亚洲象濒临灭绝,各级政府采取了抢救保护和管理措施。
“当时的天然林面积大,食物充足,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国野生亚洲象的生存。虽然他们偶尔吃当地村民的粮食作物,但当地政府并没有试图限制野生大象的活动范围,而是采取了搬迁和保护等措施。保护区边缘的村庄和受损农民的经济补偿促进了人类形象的和谐发展。”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永表示,随着热带地区土地无序开发的加剧,保护区外的大型热带天然林被橡胶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所取代,亚洲象并不吃这些经济作物。对于野生大象来说,这些密集的人工植被无疑是“绿色沙漠”。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大象的数量已经恢复。由于严格的生态保护,保护区自然植被中的荒地、草地和疏林地逐渐转变为以树木为主的森林,森林下可食用的亚洲象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食物总量的短缺迫使越来越多的野生大象离开森林,一些大象的进食习惯逐渐转变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野生大象在庄稼附近呆了很长时间,有时还会在村庄周围移动很长时间。结果,许多野生大象伤害了人,造成了死亡,引起了村民的恐慌。在一些当地人眼里,这个曾经的“吉祥形象”已经变成了一个“苦涩的形象”。
如何减少人与大象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保护亚洲象的一个挑战。本世纪初以来,西双版纳在一些地区建立了野生亚洲象的食物来源基地,希望通过“野生大象食堂”缓解人与大象之间的矛盾。
自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局在保护区实验区建立了野生大象食物源基地。从几十英亩到近1000英亩,野生大象不时光顾,其他野生动物如印度野牛、水鹿、麂和猕猴也受到吸引。
最初,基地主要种植玉米和甘蔗,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郭贤明发现,野生大象对农作物的依赖实际上有所加强。"从吃野生植物到偏爱农作物,大象的饮食习惯已经改变了."郭显明说道。
2007年,保护区没有在食物来源基地种植作物,而是保留了自然分布的野生大象食用植物,并在亚洲象喜欢吃的地区重新种植了一些植物。“亚洲象喜欢吃野生香蕉和棕色芦苇,所以我们有很多种。同时,为了提高大象食性的多样性,我们还种植了其他禾本科植物,希望能逐步减少野生大象对农作物的依赖。”郭显明说道。
“野生大象食堂”缓解了人与大象之间的矛盾,但也面临着野生大象“挑剔口味”等限制
郭贤明认为,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野生大象食堂”减少了野生大象到农田的次数,但在食物源基地建设后,野生大象现在出没在过去亚洲象没有活动的地区,这表明食物源基地确实为野生大象提供了更大的觅食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大象之间的冲突。
然而,“野生大象食堂”能为野生大象提供的食物数量仍然相对有限。陈明永发现,一只雄性成年野象如果胃口好的话,每天会消耗200多公斤的食物。“240多种野生植物和人工作物是大象的食谱。在农田附近,野生大象吃大米和玉米;在野外,野生大象吃香蕉和榕树叶。”
事实上,即使“食堂”里有足够的食物,野象也可能不会优先在“食堂”里就餐。在一些地区,食物来源基地附近的农田对野生大象更有吸引力。研究表明,野生大象在食物丰富的年份会变得“挑食”,它们会选择吃起来方便、味道好的花蕾、叶子和水果;在食物匮乏的年份,玉米秸秆也会被吃掉。
“即使野生食物被种植,野生大象选择了,它们仍然会对农作物有‘想法’。就味道、营养和产量而言,人类作物对野生大象更具吸引力。与高品质的口味和人类作物的集中种植相比,“野象食堂”所补充的食物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野象食用人工作物。”陈明永说,“野象食堂”确实能吸引大象“吃饭”,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野象觅食引起的人与大象之间的矛盾。
人力物力的投入是粮源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难题,“食堂”的建设受到资金问题的制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资金保障来建设粮源基地,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没有资金很难维持。”郭贤明建议,为了减少亚洲象对人类作物的危害,应适当增加食物来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
“野生植物在野外生长良好,但人工种植可能不会生长良好。要管理好野生植物,不可避免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需要长期持续的投资。”陈明永认为。
专家建议开展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项目,从简单保护到保护管理
目前,野生大象食物来源基地建在保护区的实验区。陈明永认为,如果实验区靠近村庄,并在实验区建一个“野生大象食堂”,人与大象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
与野生大象频繁进入村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很少有野生大象活动的痕迹。一些专家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建立一个食物来源基地,这样野生大象就可以回到保护区的深处。然而,根据现行法律,只有经批准的观察和研究活动才能在核心地区进行,法律禁止破坏本地树木。在核心区建一个“野象食堂”是不现实的。
“在长期与野生大象打交道后,我们发现单纯的保护很难解决亚洲象保护中的问题。”陈明永建议尝试一种新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
“对于野生动物,除了保护,还要管理。今后除了保护野生大象外,还必须加强对野生大象的管理,减少野生大象对人类的侵扰。”陈明永认为人和大象应该受到保护。野生亚洲象的保护有其特殊性,迫切需要从单纯的保护野生亚洲象转变为“保护”与“管理”并重。
陈明永认为,考虑到大部分野生大象已经离开了自然保护区,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的保护区新模式应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根据每个大象群体和栖息地的特点进行保护管理。首先,可以在一些野生大象经常迁徙的地区开展试点项目,应该单独指定面积足够大的新保护区,野生大象的活动区应该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区分开。同时,亚洲象食物中的本土植物应通过人工促进进行更新或补充,以改善亚洲象的栖息地生态。
“这不会违反现行法律,但也能更有效地避免人与图像之间的冲突。”陈明永建议在实验区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探索,为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生活在澜沧&勐海的大象是人与大象之间冲突最激烈、造成最多伤亡的大象。据初步调查,该地区具备试点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可以进行试点。”陈明永说。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3日,第10版)
编者:耿培
标题:保护野象,光建“食堂”还不够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