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云林研究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宣布,他们最近对太湖生态系统1992-2016年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太湖的物理环境在过去25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气温、水温和水位显著上升,而风速和透明度显著下降。这对太湖未来的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那么,太湖的物理环境是什么?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什么?这一发现将对太湖环境治理的思路产生什么影响?9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研究员张云林。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太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恶化

“湖泊的物理过程包括水动力过程,如风浪和波浪湖泊流动,光热过程,如光温,水文过程,如湖泊水位容量和声学过程。本研究中提到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四个物理环境指标:湖泊水温、水位、风速和透明度,它们将对浅水湖泊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张云林说道。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张云林告诉记者,根据1992年以来25年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他们的团队发现,在过去的25年里,太湖的水温和水位分别上升了0.93摄氏度和0.38米,而风速和透明度明显下降,其中平均风速和草湖透明度分别下降了0.68米/秒和0.4米。这些变化表明太湖的物理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藻类生态系统(蓝藻)的扩张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具体表现为:由于高温低风条件下容易形成藻华,气温升高、风速降低等易发生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水华生长、漂浮和聚集的藻类栖息地的进一步形成和加强。相反,由于沉水植物的分布和生物量主要受水下光照控制,它们通常生长在透明度高的浅水中。太湖水位的升高(即水深的增加)和透明度的降低导致湖底有效光显著减少,不利于水生植被,尤其是生活在湖底的沉水植被获得足够的光合作用。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因此,上述物理环境的长期变化也导致了湖泊生境从草型生境向藻型生境的逐渐转变,从而推动了湖泊生态系统从“清草型”向“浊藻型”生态系统的演替,太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退化。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太湖水生植物的科学自然恢复

记者从相关信息中了解到,太湖是一个古老的沿海湖泊的遗迹,位于江浙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太湖面积24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400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横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它一直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的工业和经济保持了非凡的发展。然而,太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在认真调查和分析水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有效措施。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然而,由张云林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太湖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促进了蓝藻的生长和漂浮积累,这部分抵消了过去10年来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导致的营养盐减少对蓝藻水华的控制作用。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用张云林的话说:“这也意味着太湖治理的难度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大。有必要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并持续更长时间,以便对控制湖泊中的蓝藻水华产生重大影响。”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鉴于太湖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张云林认为,为了恢复太湖东南部湖泊(公户湾、徐口湾、广府湾、东太湖等)的草型生态系统。),除了源头控制和营养盐控制外,还必须减少风浪扰动,提高透明度,合理控制太湖冬春水位。在春季水生植被生长的关键期,人工降低水位,提高水生植被萌发的水下光照。(记者郭)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编者:张嘉诚

标题:物理环境变化显著 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