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志愿者作为推动垃圾分类不可或缺的力量,活跃在各个角落。其中有幼稚的中学生和退休老人。他们对垃圾分类进行了问卷调查、知识展示和现场指导,促使更多的市民从“知道如何分类”转变为“知道如何分类”,从“知道它的重要性”转变为“参与其中”。
“我们有能力、责任和义务在实践中发挥带头作用”
"你好,你能帮我填写一份问卷吗?"学生们有点害羞,但认真地问路人。上海静安区伯阳中学的一个环保志愿者小组最近公布了外滩地区的垃圾分类。他们最初设计了一份问卷,包括“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你有帮助吗?”等:“贵社区是否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
许多市民停下来热情参与。一位认真填写问卷的老祖父说:“过去,家里所有的垃圾都装在一个袋子里。今天的儿童问卷让我知道生活垃圾分为四类。以后扔垃圾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的。”从小就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对学生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共发放了90份问卷,收回了77份有效问卷。统计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垃圾桶的颜色可以帮助他们分类,但只有24.68%的人认为他们可以坚持垃圾分类。
对此,一位小志愿者表示:“作为学生,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实践垃圾分类,带动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
“过去很麻烦,但现在很有趣。”
为了打赢垃圾分类战,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也动了脑筋。几年前,街道成立了“四叶草”环保志愿者小组,成立了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为主题的“绿色教室”环保公益项目。去年9月,“四叶草”环保志愿者小组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组织——润毅公益发展中心。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执行力的缺乏是影响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为此,该小组招募了192名志愿者,如垃圾分类向导、旧材料回收课程教师等。他们每周轮流值班,指导和动员居民在垃圾箱前进行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引入新的社会培训模式和专业环保知识培训课程,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水平。
五里桥街还在党建指导下搭建平台,每周轮流在各街区的“一空房”住宅区、公园和商场开展“给老东西一个温暖的家”、“变废为宝”和“你我垃圾分类”等绿色课堂主题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传递技巧。
不久前,绿色教室教居民用厨余制作手工肥皂,这吸引了许多居民的注意。居民张(音)说,她会参加街上的每一堂绿色课。她还会为她所学的所有手工制作肥皂的步骤拍照,这样她就可以回去把它们教给她的孩子。张女士坦言,当她第一次接触垃圾分类时,她也觉得很麻烦。但是现在它变得有趣了。“一些曾经被丢弃的果皮和叶子可以通过添加红糖和水制成环境酶。旧衣服也可以用作手工艺品。”
截至目前,五里桥街道已经开展了121次系列绿色课堂活动,涉及7000多名居民。
"看到社区环境变得美丽,居民们更愿意参与进来."
在上海嘉定区赵翔村,每天早上,村里的垃圾投放点都是热闹有序的。"赵阿姨,这个垃圾分类很清楚."志愿者顾阿义和前来扔垃圾的村民热情地迎接他们,并熟练地扫描代码进行登记。
“点滴”过后,赵阿义收集了自己的绿色账户二维码,开心地说:“月底,我的绿色账户可以有五六百点,可以用来换牙膏、洗衣粉等日用品。”
嘉定区泰伯景苑小区共有26个垃圾处理点。实行定时配送后,东西部只有两个配送点。所有废弃的垃圾处理场已恢复绿化,志愿者已被安排巡逻,以纠正乱抛垃圾的问题。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看到社区环境变得美好,更愿意参与。”姚阿姨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她说:“起初,有些人太麻烦了,不会把垃圾混在一起扔到路边。”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清理垃圾,乱扔垃圾的人会感到尴尬。过了很长时间,每个人都习惯于将它分类并扔向交货点。”
目前,嘉定区各垃圾投放点投放的湿垃圾正确分类率已达到95%以上。去年,餐厨垃圾日平均专项收集量从43吨增加到122吨,日平均可回收物料增加58吨,大大减少了人工辅助分拣的复杂环节。
志愿者
社会组织
有效地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联系起来
第一个专业社会组织成立了
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办公室是上海首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社会组织,成立于最近。与此同时,虹口区政府出台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群体居民自治、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为减少生活垃圾分类增加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我们发现社会组织可以在解决社区治理问题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据上海市虹口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时尚垃圾分类办公室是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成立的,由虹口区民政局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成立后,将对社区居民、建筑领导和居委会干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宣传和培训,帮助全区10000多名建筑领导组织居民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培训和授权,该公司还将提供法律研究和普及、咨询服务、政策宣传、法律解释和营造氛围等服务。
据悉,虹口区已经开展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指导。一方面,可以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废物分类的相关标准被纳入居民条例和人民协议,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深入讨论和协商,促进废物分类的长期自主管理机制。还可以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的力量,成立居民垃圾分类自治组织,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名单、项目名单、需求名单等。,建立自下而上参与、自上而下引导的支撑机制。同时,完善群众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引导居民监督评价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记者了解到,《工作指南》还计划在全地区推广社会组织模式,逐步覆盖全地区8条街道和206个居委会,并进驻各居住建筑群,从源头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成员们建议
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鼓励制定地方性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刘最近建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础."委员刘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他指出,垃圾分类处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低,缺乏有害垃圾处理系统等。
对此,委员刘建议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提供足够数量的标识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本单位范围内发挥主导作用,率先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在党校、大学、中小学等行政学院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知识的教育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加强科普宣传,使全社会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此外,刘专员还就如何加快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加快建立有害废弃物处理系统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科技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与时俱进,更新展品
互动游戏吸引公众“寻求科普”
塑料瓶、废灯、旧衣服、一次性餐具...他们应该被扔进哪种垃圾箱?我会在玩完一个游戏后弄明白的。上海科技馆“地球家园”展区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近日亮相,吸引市民“寻求科普”。
据上海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使科技馆与时俱进,该馆在春节前专门对部分展品进行了更新和修复,其中“垃圾分类”展览就是其中之一。更新前,“垃圾分类”展览将垃圾分为三类: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每个活动只能有一名参观者参加。当屏幕上频繁出现各种各样的垃圾时,游客需要跳起来把它们扔进不同类型的垃圾箱,准确分类的人会得到高分。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颁布,旧的游戏设置已经不能满足最新的垃圾分类要求。在这方面,博物馆丰富了垃圾类别,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并采用全新的人脸识别技术来增强互动性,可供五位游客同时使用。在每场比赛开始前,博物馆将播放30秒钟,告诉玩家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版《垃圾分类》旁边,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叠印有各种图案的卡片,教游客看颜色,分辨垃圾桶。走进游戏区的玩家在大屏幕上变成了“垃圾桶超人”。这些卡通人物随着玩家摇摆,这很有趣。
“这是干垃圾。”“这应该是湿垃圾。”看着触摸屏上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天而降,玩家们争先恐后地将它们“打包”到各种垃圾桶里。观看比赛的游客也渴望尝试并排队。
看似简单的游戏难倒了许多人。刚刚结束体验的张先生说,玩了之后,他知道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次体验让他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将来在家里实际操作时,我可以做得更好。”
上海科技馆负责人表示,今后该馆将继续进行类似的更新,让市民和游客在互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环境知识。(记者蔡新华社见习记者露露)
编辑:计然
标题:垃圾分类上海在行动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