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作为农业大城市,农村登记人口464万,占总人口的52.5%;耕地和林地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4%,其中耕地1259万亩,林地866万亩。它是中国18个地级市之一,粮食总产量超过100亿斤。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46亿元,一、二、三生产比例为18.7: 37.6: 43.7。“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信阳时,肯定了信阳依靠‘红色’和‘绿色’资源帮助农村振兴,指出‘依靠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开发农村,振兴农村经济是振兴农村的好办法’我们必须不负总书记的委托,脚踏实地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加强与扶贫战略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探索出一条有信阳特色的农村振兴之路。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尚朝阳介绍。
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
信阳市严格遵守耕地红线,认真实施“科技兴粮”战略,肩负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产能与稳定收入并举的产业发展道路。粮食作物基本稳定在12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110多亿斤。发展优质弱筋小麦180万亩,“稻鱼共育”84万亩,再生稻20万亩。其中,养鱼生产的“有机米虾”价格高,市场好,平均亩产2000元左右,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两收”。
目前,信阳市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近一半的耕地已建成高标准的粮田。池塘、堰、坝和湖泊的整治不断加强。出山店水库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也是河南省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袁湾水库、张湾水库、大别山革命老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积极规划实施,有效灌溉面积达750万亩。
立足现实,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信阳市坚持绿色发展,以质促农,以特色促绿化,以规模促工业化,走出了一条生态好、收入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弱筋小麦、信阳茶、油茶、淮南猪、固始鸡、生态鱼、花苗、中草药、板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门前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一亩油茶,一百斤油,一个老婆和盖楼”,成了信阳农村的生动写照。其中,息县还建成了“中国生态主食厨房”,以“以食为头、以食为尾”、“农业为头、以工为尾”为起点,建成了“从食物到食物”、“从田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大大提高了种粮效益。
数据显示,目前,信阳拥有17.3万亩绿色生产基地、23家绿色食品企业和46种产品,“绿色”已成为信阳农产品的标志。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全市有10,797个家庭农场和17,30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65万农民。共培育了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8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全市215种农产品被有效认定为“三产品一标准”,9种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3种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商标。
乡村继续变得美丽,乡村继续充满活力
农村振兴靠人才,目前国家最缺乏的是人才。针对这种情况,信阳市出台了10项政策,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农村振兴,并从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了各类人才投身农村振兴的热潮。特别是通过打“乡愁卡”和“乡愁卡”,我们吸引了共13.6万农民工和商人返乡,建立了8.3万多个各类实体,创造了91万多个就业岗位。
黄川县福店镇新春村农民张新生,18岁就去海南三亚南帆农业科技种植基地当农业专家的“学徒”,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2010年,他回国领导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带动200名农民增收2.3万元,吸纳100多名贫困人口在家工作。
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信阳市承担了8项国家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其中5项改革试点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在实践中,信阳注重通过改革解决问题,引领发展。创新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联系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该市有近30,000家农业企业。
信阳市探索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机联系机制,在如何稳定、跟上步伐、致富和可持续方面不断创新。新乡县西河村成立了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贫困农民购买了旧房和旧医院的股份,合作社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开办了农家书屋和农家书屋,使101名农民走上了稳定增收的道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村庄绿化和农民增效,实现了荒山变青山、活树变活钱。通过林改,全市利用荒山、荒坡、劣林开发油茶90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近年来,信阳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到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每100平方公里14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3万公里。所有村庄都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一些村庄实现了群体交流。近500万农村居民解决了饮水安全和集中供水问题,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农村建立了标准化诊所;每个村庄都有光缆和网络,有120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此外,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危旧房改造“零清理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村庄面貌。
继续努力奋斗,战胜贫困
近年来,信阳市实施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战略,准确解决了“谁支持、谁帮助、怎么帮助、怎么撤退”的问题。全市坚持准确识别、动态管理,定期“回望”,真正做到扶贫济困。推进2610个“多彩田园”工业扶贫基地建设,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12.1万户39.6万人的贫困家庭。始终关注解决“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突出问题,不升不降,严格控制退出。目前,“两个担心”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在教育保障方面,信阳建立了县、乡、村控制的责任机制,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环节的资助体系,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在医疗保障方面,在实施“五条保障线”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健康扶贫的医疗保障模式。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平均报销率达到90%,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在住房保障方面,我们实施了住房项目,根据条件进行了重新安置,对不符合条件的危房进行了翻修。十八大以来,共安置贫困人口7.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14.8万套,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只有当穷人改变他们的想法,提高他们的技能,他们才能彻底根除“穷人的根”。信阳市坚持扶贫、智慧支持和雄心支持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逐步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百企百村”、“聪明老婆+万人脱贫”和“劳动模范扶贫攻坚”行动,实现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同时,我们继续开展“日访夜谈”、“典型评选”等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少等待、多努力。
在脱贫过程中,信阳还创新探索了新的模式和路径,为脱贫注入了活力。新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农村经济。广山县推进电子商务扶贫,拓宽增收渠道;黄川县的“一元公交车到村”模式开辟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目前,消除贫困的斗争已经进入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保持战胜困难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力量不会减弱。我们要把贫困人口从贫困中抓出来,战胜困难,巩固和提高扶贫质量。”尚朝阳说:“我们有信心、有信心坚决履行我们的承诺,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无愧于党中央、省委的信任,无愧于老区人民的期望。”(张培起范)
编者:纪爱玲
标题:河南信阳:让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