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8字,读完约2分钟
"渤海变得清晰了."走在大理,我经常听到当地人感受到这种情感。2003年的大规模蓝藻就像一把悬在洱海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大理人不敢放松。近年来,洱海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监测数据也显示洱海水质逐渐好转。洱海的治理和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得益于当地精细的水质控制。
精细的控水在于准确的判断。为了保护洱海,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改造开发地方指挥部成立,100多人参加,保护和治理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方面。建设洱海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入湖主要河流的湖面和重要节点断面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并对入湖污染负荷进行时间空.分析这样,一旦蓝细菌的压力趋于增加,总部就可以迅速采取对策,在问题发生之前预防它们。
精细的控水在于细微差别。这条4461公里的污水收集管道是北京到深圳距离的两倍。大理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每一户人家都接到这个污水收集管网上,工程数量庞大而复杂。污水收集管网已经建成。污水去哪里了?当地建有污水处理厂,收集的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一圈又一圈,不要让一滴污水直接流入洱海。不仅是这条污水收集线,还有大理市的河道长度系统。每个河长不仅要管好流入洱海的河流,还要管好流域内的所有支流和沟渠,监督极其细致。
精细控水在于以人为本。为了保护洱海,建设湿地和生态走廊,洱海周边15米以内的1806户7270人全部搬迁,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绿色环保的“1806”(注:搬迁户数)特色镇,一些居民拒绝在家里建化粪池和污水收集管道,于是村党委书记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防治面源污染,洱海流域禁止种植大蒜,人们的饮食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地方政府及时推进农业转型,实施水稻、烤烟等绿色生态种植,发展水果、中草药等多年生作物,促进土地流转,引进外资企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
洱海变得清澈,苍山不画几代人,洱海没有琴弦,千百把古琴的美丽景象正在变成现实。(何新宇)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2019年9月5日)
编辑:张静文
标题:新时代新步伐:治水还需精细化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