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9字,读完约7分钟

开灯的时候,闽清县池源镇习之左岸的福斗村文化公园被流水和树木覆盖着。村民们要么慢慢走,要么打球来保持健康。80岁的余士端正在练习唱歌,他说:“现在河水很干净,环境也很美。”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来参加活动,享受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余士端老人的幸福生活与梅溪河流域治理后的复兴息息相关。

近年来,闽清县以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投入8亿多元,修建防洪护岸堤防约42公里,修建和修复河床约21万平方米,建成30公里长的生态水系,精心打造梅溪河两岸30公里走廊的生态景观带,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一项新技术再现了清澈的梅溪河

黄,83岁,人。用他的话说,“他是在门前喝着习之河水长大的。”当然,他也见证了习之河从清澈变成黑色的过程。

多年来,他希望习之能够重现鱼虾的清澈流动。他在等着。

2016年10月,闽清县启动了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2017年8月,位于梅溪河流域上游的池源镇习之河段也被纳入小流域管理范围。

在池源镇宝信村至福斗村4公里长的习之江段,左右两岸混凝土浇筑的河底挡水墙完整展示。几台钩机正忙着将土壤运送到挡土墙上部的护坡。

“过去,河道护坡(岸)一般是用水泥直接浇注到毗连的斜坡上,岸上的雨水和污水沿斜坡流入河道,影响了水质。”闽清县水利局局长林瑞发表示,目前采用的是复合生态护坡(岸)技术,即河床下部为混凝土挡墙结构,河床上部为基础,浇筑生态混凝土,覆土筑花坛,便于种植花草。这样,雨水和污水从岸边流入花坛,不仅灌溉花草,而且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河岸。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据林瑞发介绍,根据这一新的河堤浇筑技术要求,池源镇习之河段河堤线需要修复5920米,建设两座生态景观运行坝,600米亲水平台和3853米疏浚河道。项目静态投资3514万元,约90%的工程量已经完成。项目建成后,有天然曲流河、流水生态景观坝和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闽清县今年投资3.8251亿元,在梅溪河流域的文鼎河和金沙江干流上修建了24座河堤。基本采用这种断面复合生态护坡(堤)技术,可节省约5%的资金。

“水网络”的精细管理已经到位

姜明成是专门的河流检查员,负责检查10公里长的闽江梅溪段。这一天,当他走到北溪村水口电站大坝下的搅拌站时,发现一股浑浊的工业废水从排污口流入河中。姜明成立即拍照取证,并上传到县水系应用系统。闽清县河道主管办公室和梅溪镇河道主管同步接收系统信息报告。不到一个小时,相关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停止了搅拌站的污水排放,从而减少了河流污染。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姜明成使用的神秘“护河器”是2017年5月8日推出的“闽清县河道主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闽清是该省最早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全球水资源控制的县之一。2017年,该系统被中国智能水利科技创新发展联盟授予“优秀二等奖”,这是该省唯一的获奖项目。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该系统有四个系统信息部分:公共版和专业版平台、手机应用巡更软件和公共号。公众版有四个内容:水系目录、会员单位、公众反思和风采展示,无需注册,方便公众使用。专业版需要注册。它增加了日常办公、工作任务、联动监控、数据文件等。在公共版的基础上,共有八个使用功能,主要由河道主管、河道断面主管和河道管理者使用。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由于三级治水机构、县、镇、村的专项工作和人员动态都包含在信息管理中,日常检查、治污整改和任务执行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在平台上呈现。

在闽清县河道长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只需点击“水系列表”部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县143条河流的水文信息和疫情状况。平台上还发布了16个乡镇管辖河流的长度、断面长度、特别管理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在闽清县,有300个像江明城这样的河流管理者。他们每天巡逻8小时,主要负责辖区内河道是否存在垃圾废弃物、水产养殖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8类违法行为。如果发现问题,随时用手机拍照取证。该应用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非法位置,方便河道主管和保洁人员进行登陆处理,并将结果公布在系统上。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每一步都实时反映在平台上。该平台还可以监控河流动态。如果有关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以启动问责和问责程序。”闽清河治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当水网上线后,河流会长入水中,保护河流的效果更加明显。在过去的一年里,闽清县成功地处理和解决了400多种河流“疑难杂症”。

一条河和一个场景装扮了河岸的绿化带

在闽清市,由于滨江生态园,市民们找到了一个享受休闲时光的好地方。

“闽清滨江生态公园位于梅溪与闽江交汇处的右岸。它是连接新旧城市的重要生态休闲走廊。”闽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娟介绍说。

过去,这是一个狭长的河滩,长满了杂草、成堆的垃圾和难闻的气味。

2017年6月,闽清县投入9500万元改善梅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生态公园建设。公园占地20万平方米,东西长8公里。它包含23个景点,每天可容纳10,000多名游客。它是闽清最大的生态公园。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蒋斌生态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以河流景观为生态基础,整合海绵系统、生产性景观、绿道系统、植物科学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功能,设计出一条生态、回报的梅溪河走廊。”李娟说。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为了留住水,蒋斌生态园以城市海绵技术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了链式湿地净化系统。路面上的雨水和污水首先被纳入“雨水公园”,经过生态净化后用于灌溉绿地,多余的水溢出岷江。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园内还建有果园、梅园、茶园等12个不同植物类型的科普园,园内种植有橄榄、梅花、竹子等闽清地方特色,并可错开花季,让四季尽收眼底。

走过桥对面的栈道,我来到公园里的“栈道韵”景点,展示了一幅380米长、2.5米高的釉下彩陶瓷艺术壁画。

“壁画的材料基本上使用了闽清丰富的陶瓷。壁画图案是宋代闽清文化的两兄弟陈香道和陈郁制作的以古代礼乐文化为主题的《梅川礼乐图》李娟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陶瓷壁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该县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生态优先是河岸景观建设的关键。滨河生态公园的嬗变是闽清梅溪河流域生态发展的重要成果。闽清县在梅溪河流域综合整治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一江一景”的原则,以河为带,以水为脉,通过河道连接绿道,串联公园,因地制宜,将一片石质河岸改造成迷人的滨河公园和多彩的湿地。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如今,200多公里长的梅溪河流域已建成100多公里的绿道和80多公里的沿河人行道,有近100个公园和景点,新增公园面积21.7公顷。农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5.5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平方米。普通市民在离家400米的地方有休闲绿地。梅溪河流域植树造林13204亩,全县完成各类造林面积171.7万亩,森林覆盖率66.41%。(陈启斌、、徐

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编辑:计然

标题:以水为脉,串联生态与民生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