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梦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并有许多濒危保护植物,如太白红杉。曾经,森林和畜牧业的矛盾十分突出,护林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保护森林,打击非法采伐。通过实施各种保护措施,梦达的动植物物种数量显著增加。
青海梦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800米。它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是1980年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这个“绿色银行”是遭受了“赤字”和植被破坏,还是被“拯救”和绿化了?
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从外表来看,马克·里穆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实际上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也‘冒犯’了许多在山上巡逻的人和巡逻的好身体。”他笑了。
1980年,梦达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马克·里姆的家人住在该区的大庄沟,他已经当了30多年的护林员。回顾他作为一名护林员的大半生,他说在最初的几年里,很多精力都花在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打击非法采伐上。“我忍不住了。那时,山里的村民生活艰苦,每个家庭只有两三分耕地,只能靠山吃山。森林和畜牧业的矛盾十分突出。”早年,马克·里姆的儿子在山上放了60多只羊来维持生计。
多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这里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们撤退到森林中,其效果体现在数字上:今天的梦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7,290公顷,比其建立时扩大了1.8倍;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2%,比循化县平均水平提高16个百分点,高出50个百分点,年降水量是全县的2.4倍。
"退耕还林使全县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青海梦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马天龙说。
愉快的变化,也让马天龙增添了幸福烦恼。“从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域的梦达天池,到海拔3357米的地区最高峰——黑大山,过去有一条一米宽的森林公路。这些年被树木慢慢覆盖,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它们已经能够行走了。现在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来‘演练’。”马天龙说,他现在担心的是防火。
梦达的森林非常珍贵,所以我们要小心: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的数量占全省总科数的86.7%,其中78种仅在青海省梦达自然保护区发现,12种濒临灭绝,受国家保护的有太白红杉。梦达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中国最西部的分布界线是华北落叶松和华山松等树种马天龙说,梦达不愧为青藏高原上的“自然植物园”。
对13个“天眼”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防火、防砍伐和虫害控制监测
生态继续改善,保护趋于升级。今天,梦达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了41个固定样地,以持续监测和管理植物资源;设立了46个红外摄像观察点,以有效监测该地区的动物分布情况。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办公室主任韩对记者说,13只“天眼”一天24小时都在忠实地履行防火、防砍伐和防治病虫害的职责。"我们已经建造了13个微波监测设施,今年还将建造6个新的设施."他说,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这些照片可以实时上传到移动终端。你看,手机可以推得更近更远,它可以旋转360度!”
在保护区的七个保护站之一,保护官员石勇熟练地操作无人机进行巡逻。“有时候动物会主动上门,”石勇骄傲地举起手机对记者说。这是他拍的三只梅花鹿的照片。“一大早,他们下山,来到离我们管理站不远的地方喝水。这样密切的接触以前很少遇到。”目前,梦达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9种。
不远处,三个穿着防护服的经理正在对种植园进行虫害控制。保护区管理局的四位科研人员正前往山上的“神仙洞”,对植物资源进行动态清查——科技手段使森林资源保护进入了立体化和信息化的新阶段。
大庄村三分之二的村民下山进城
近年来,在保护区内的大庄、木厂、索通等村庄进行了原始迁移,涉及1031户,4069人。一些仍在山里的村民也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以大庄村为例,该村保留了一条有300多年历史的围墙路。我们帮助妥善发展撒拉族的传统乡村生态,分发太阳能炊具,划定禁牧区和禁牧区。”马天龙说道。
今天,马克·里木一家搬到了县城的河北新村。"大庄村三分之二的村民进城了."马克·里姆的家人建了一栋两层楼的建筑,他的儿子也在县城开了一家餐馆,买了一辆车。“过去,村民们只能伐木并挣几十块。现在他们在城里工作,每天有数百元。生活问题已经解决了。”马克·里穆说。
优越的生态环境使梦达深受游客欢迎。“坚持保护优先,积极倡导生态旅游模式,禁止违反保护区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小餐馆、小摊点等设施,使梦达天池风景区真正做到‘绿色’。”马天龙介绍说,目前,梦达天池每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同时也带动了该地区贫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记者冯江)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6日,第12版)
编辑:计然
标题:孟达绿,高原美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