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制度供给在中国农村悄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省井冈山市南山乡小桐村的14户人家,由于地处偏远,过去常常烧柴,不仅耗费劳动力,而且破坏了生态。如今,每个家庭都使用沼气炉、热水器和沼气灯。来自集团的村民刘说:“原来的种猪场免费给我们送沼气,给我们沼液灌溉土地和水果。我承包了30英亩水稻和30英亩果园。果园喷洒沼液,节省劳动力,果实品质好。梨子卖5元一磅,桃子卖8元,葡萄卖10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文明和谐社会。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三年行动计划》。4月26日,全国农村人居会议在浙江安吉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的好经验、好做法。”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日,中央农业办公室、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首批15个省(区、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了监督,重点围绕改善村庄面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等重点任务,制定了组织保障、资金投入和实施方案。
明确时间表,建立路线图,规划关键任务
各地从制度层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就在前方。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将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村民的环境意识普遍增强。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环境十分不平衡,一些地区脏乱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的期望还很远,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不足。目前,中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出行难、上厕所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全国各地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以农民为主体的明确指导,遵循农村建设规律,突出农村建设特色,像当年推进城镇化一样,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行动,拉开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帷幕。
高度重视它。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高瞻远瞩,早部署、快行动,及时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每次都要谈一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看一次调查,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美丽广西”农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自治区七位领导为副组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第一工程”。
责任被减轻了。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地首先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监督调研小组发现,14个省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门小组,确定了牵头责任部门,特别是广东、广西等地,充分发挥了省级农办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
除了在该省建立协调机制之外,各地还在县一级压缩了主要职责。河南省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具体分解为157个县(市、区),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县(市、区)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区域,以促进分类和次区域合规,真正因地制宜,分类政策落实。
坚持计划第一。近年来,在规划的指导下,广东推进了整治创新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村建设规划的结合,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县(市)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南》、《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村庄面貌整治改善指南》等。,从而更好地引导市县开展村庄建设和居住环境整治。
省级财政补贴,动员社会资金,加强监督考核
确保农村人类住区治理的标准化
除了制度保障,实物货币和白银投资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手段。各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地区加大财政投入,有的积极动员社会资金,有的增加土地出让收入,有的地区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资本投资的多样化,一百场战斗。从2018年起,广东省已为2277个贫困村安排了平均1500万元的省级财政补贴,并为粤东和粤西的每个行政村安排了平均1000万元的补贴,以支持他们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加快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黑龙江省制定了《关于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支持美丽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不乱渠道、不变用途、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整合了9项美丽农村建设资金。
江西积极动员社会资金,倡导成立民间性质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打好“家乡牌”,引导成功的农村人和企业家参与家乡建设。目前,43个县成立了推广协会,筹集资金6亿多元。福建省实行与旧农村新耕地开垦形成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指标交易,并将交易资金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河南省积极与CDB、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发放信贷资金806.2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电网改造。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应一步一步、年复一年地进行。为抓好这项长期任务,各地加强了监督考核,出台了激励政策,建立了长效机制。
吉林省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三年行动评估办法》,细化了重点任务的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海南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五个一”动态监管机制,每天发送监管信息,每周曝光脏乱模型,每月检查汇报一次,每季度对市县进行一次自查,年底进行绩效考核;福建省长泰县将美丽农村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与年度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年度前三名分别获得3万元、2万元和1万元。
监督考核真实,各地采取深入调查、暗访的方式进行监督。例如,自2017年以来,江西已两次派出省级电视台记者进行暗访,曝光垃圾、污水、乱建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广西组织开展了9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三改”和农村垃圾专项治理突击检查活动,暴露出一批突出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整改落实。
指导村容村貌建设,完善垃圾处理系统,规划污水处理系统
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目前,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条件也不同。各地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充分结合自身条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改善村庄的外观。广东以“三清、三拆、三改”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基础环境改善。截至6月底,2277个贫困村中的17875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改造,占总数的94.1%。海南大力推广《海南国际岛乡村风貌规划建设指南》和《海南省村镇房屋建筑设计方案推荐图集》;福建免费编发了上万册农民建房标准图集,指导了村庄建设,展示了当地的田园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广西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包括“村收、镇运、县处理”、边远村“村收、镇运、区处理”和“边远村就地处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河南有19.3万名保洁人员,占农村人口的3.5‰,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安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解决了“垃圾场、垃圾沟、垃圾坡”等突出问题。
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庆市重点推进居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乡镇和农村居民点污水集中处理,制定颁布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乡镇和村庄共建成2417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惠及700多万村民。在一些地方,生活污水被连续处理。例如,贵州推进县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倡导“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村生态建设理念,在连片村庄实施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治理。
进行粪便处理。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各地积极推广适合本地区特点、为农民所接受的改厕模式,注重粪便和污水的同步处理。山东以标准化理念推进厕所建设、使用和管理的改进,制定了厕所产品、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等地方标准,严格遵循设计、招标、施工和验收“四统一”工作流程,并在全村推广实施。县级组织上门验收,确保质量。目前,全省共改造厕所931.5万个,到今年年底,乡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基本完成。针对冬季漫长寒冷、建设成本高的困难,吉林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采用三个化粪池冲厕的技术模式。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已拨款10亿元用于改造25万个农村厕所。
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黑龙江省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翻堆、粉碎混合、覆盖还田技术,实现秸秆青贮饲料化、黄贮揉捏化,组织秸秆固化成型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培育秸秆产业化企业,延伸秸秆利用链。目前,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60%。重庆市巴南区建立了农药销售账户,并在农药销售点开展了回收农药包装瓶的试点项目;垫江、梁平区县引导个体经营者开展村域回收旅游,在集镇设立定点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回收长效机制。
"在偏远的村庄,伊一市场有烟."美丽的乡村不仅有经济和生态价值,还有社会和文化价值。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是让美丽的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背景的坚实一步。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措施,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记者高)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06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让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打底色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