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鸟瞰图。记者邓建生照片
日喀则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安静潭正在记录一个裸露的枕状熔岩。记者邓建生照片
7000万年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离开了海洋,变成了陆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在西藏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的群让枕熔岩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几座不起眼的石山悄悄地告诉我们青藏高原从海到陆的秘密。
保存了最完整的海底熔岩地貌
群让枕熔岩带被学术界公认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实物证据,因此不易发现。早在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西藏群让枕熔岩自然保护区。然而,当记者怀着敬佩的心情来到这里时,他转过身,向许多部门询问,最终找到了一个知道保护区名称的知情人,他可以带我们去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
“在保护区建立之前,我们带着国内外的科学家到那里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了78年。这是地球上最年轻的缝合带。要说海底熔岩地貌是最完整最典型的,全世界都会让这个地方惊叹不已。”日喀则市地勘局高级工程师张能军介绍了许多珍品。
从日喀则市开车10分钟后,在到达桑珠区夹错冲乡琼子村前,张能军让司机停车,指着窗外的石质斜坡说:“这里是枕熔岩自然保护区。”山坡及其后面的两个山包区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是整个核心区。”说话间,张能军从公路边上直接跨上山坡,想把枕头熔岩“介绍”给记者。
在岩石松软的山上,没有围栏,没有保护区的标志,也看不到保护设施——这是自治区一级最“低调”和“价值最低”的自然保护区。“我们正在申请一个项目,我们将建造管理房屋和保护区来宣传这些标志。”日喀则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景滩解释说。
风化岩石碎片记录了地质变化的历史
在张能军看来,这个自然保护区的“燕值”极高:脚下的岩石来自7000万年前古大洋特提斯海底部的地壳运动,海底火山活动加剧。来自地幔表面的岩浆不断溢出并喷发,在与海水和沉积物接触后,岩浆被分成孤立的球体、囊状物和碎屑,最终形成以枕头为特征的堆积物。
据报道,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形成一个狭窄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构造缝合带”。
该缝合带是世界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缝合带,在西藏日喀则连续出露于地表,形成一个长约300公里、宽10-20公里的蛇绿岩块。由三座小山组成的1.4平方公里的山脉群使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成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最典型和最完整的古代海洋地质遗迹。
沉积在深海和半深海的紫红色和灰绿色放射虫硅质岩直接覆盖在枕状熔岩上,有时呈透镜体形式,与枕状熔岩互层,反映海底熔岩喷发的不连续性张能军说,虽然这里的蛇绿岩体已被复杂的侵位和后期的构造混合破坏,但仍具有良好的原始序列。
全山风化的岩石碎块似乎没有什么个性差异,但在张能军眼里,它们都是“多嘴”的——枕状熔岩外有一层与内部颜色不同的玻璃体凝结边缘,岩体中有放射状或环状的孔隙,这是海底岩浆溢出与海水接触时迅速冷却造成的。
建立保护区后,村里没有人会破坏它
琼子村后山是群让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当地人对这个自然保护区知之甚少,在板块构造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
“群让和琼子,在我们这里,藏语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你刚才用普通话问我群让保护区的事,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邛崃子村65岁的村民仓珏说,村后的三座山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没有树也没有草。“你问我在山上要保护什么?我现在不明白。大家都说山上有金矿要保护,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起围栏,也没有人去开采。”对此,日喀则市的同志们迅速解释说,山上没有金矿,都是地质遗迹。这些石头是为科学家研究地球变化而保护的。如果他们被摧毁,他们将被关进监狱。
“过去,村里的人盖房子,盖羊圈,然后都搬到斯通。因为他们说这是一个保护区,所以没有人去过。”50岁的邛崃子村委会主任蒲琼说:“说实话,村后的这三座石山多年来一直被列为保护区,没有人来检查和保护它们。然而,村里一直教育和指导人们不要上山搞破坏,并组织村民不定期地在山上巡逻。如今外地人要上山,村里人就问。”
环
日喀则群使枕状熔岩自治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的大规模板块俯冲事件的直接产物,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实物证据,保存了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保护区所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世界上最新的缝合带。
群让枕状熔岩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旨在保护它所代表的地质遗迹免遭破坏和灭绝,并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便利。(记者邓建生琼达卓宇)
《人民日报》(2018年8月10日,第14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群让熔岩,诉说青藏高原的秘密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