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9字,读完约7分钟
制图:蔡华为
过往回顾:7月5日,新媒体版“切断网络欺诈的黑色产业链”;7月12日,新媒体版“撕开网上诈骗的五个“面具”
一些点对点借贷平台以p2p的名义进行诈骗,把校园变成了“黄金地带”;一些金融服务平台钻了空子监管不力和信息不对称的空子,虚假宣传就会跑掉;一些金融服务平台和应用安全系统不到位,这给数据的黑色产业链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提供了机会...最近,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在线金融服务,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额贷款、投资和财富管理,不仅方便了公众生活,而且不幸成为网上欺诈的“重灾区”。
互联网金融业的不健康发展引起了多方关注,金融监管继续发挥其力量。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2018年启动国务院大督察工作的通知》,重点监管和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对于公众来说,互联网金融服务有哪些陷阱需要警惕?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持我们的“钱袋”?记者发起了一项调查。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边缘球
30%平台的“网上贷款问题”令人担忧
扮演投资分析师和收入客户的角色,为受害者骗取微信群,设计虚假在线黄金交易平台,使不义之财立即消失...近日,上海奉贤警方破获一起网上“黄金投机”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据了解,一名受害者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被骗了100多万元,他连续投资的微信群中除了这名受害者外,其余50多人都是骗子。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投资项目”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和手法被频繁地用来编造“骗钱的好故事”。封锁链、虚拟货币和其他新事物一旦升温,就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警方报告了一起集资诈骗案,该案“打击”了虚拟货币的流行。涉案的虚拟货币“普银币”声称以100亿藏茶作为抵押,并在深圳一家区块链公司的官方网站和p2p平台上发行。该公司声称,投资者可以在指定的虚拟交易平台上买卖普银硬币来赚取差价。在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公司通过幕后操纵降低了普银硬币的价值。
此外,各种“盲目方法”和“边缘球”不断上演:通过网站或应用为投资者融资,然后将资金分配到各种在线借贷平台,在线借贷平台向他们收取管理费;养老金融项目有望在未来免费住在养老院的同时,有兴趣地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在获得老年人的大量投资后迅速消失...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数据,截至2017年底,网上贷款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1931个,比2016年底减少517个,问题平台数量占2017年的33.49%。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技术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一方面,依靠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另一方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投资者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容易“乱去医院”。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互联网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运作工具。目前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信息解释意愿低、风险定价能力弱的状况没有改变,很容易成为金融欺诈的目标。”上海政法大学副教授陈英建说。
政府监管已经启动。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要求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地方公安机关共立案1390件,违规业务规模压力下降4265亿元。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在一至两年内继续推进专项整治,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
夸大高回报,隐藏高风险
在线金融有越来越多的“美丽谎言”
日前,浙江一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宣布将在项目逾期后进行清算,这意味着投资平台的资金很难收回。该平台曾打出“银行刚性支付、国有企业担保资金安全、银行资金存管、平台不触及资金”等宣传口号。有迹象表明,该平台可能涉嫌虚假宣传、虚假题材等问题。一些投资者遗憾地说,他们只是看了平台的宣传信息就赔钱了。
一些金融服务平台在募集资金时,片面夸大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通过收入承诺等“有吸引力”的宣传,掩盖投资的高风险。有些在平台官方网站或应用的显著位置标有“稳定高收益”和“国有控股”,回报率在15%以上;有些人在宣传“消费金融创新,消费全面回归”时,不禁感到狂热。许多网民报告说,他们最终没有得到所谓的高收入,甚至失去了正常的兴趣。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晓雷提醒说,最令人担忧的雷区是“高回报”、“免费”、“稳定盈利不亏损”和“保底”等字眼。在正常的业务范围内,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如果一个平台强调高回报而没有高风险,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欺骗性的。
来自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金融网站呈上升趋势,截至6月底,已有3900多家。
一些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的无形门槛本来应该很高,但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企业没有能力经营金融业务,而另一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但都以创新的名义进入金融业务。
“监管部门在制定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规则时,应注意规范产品推广,如对个人投资者的特殊保护、风险预警规则等。,并严格设定招标广告的门槛。”陈英建建议,高科技应在金融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更好、更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应该进行监控。风力控制需要到位
平台数据用户隐私“双保险”
去年9月,山东一家投资公司的金融网站在跳转到第三方支付网站时出现了技术漏洞。黑客在网站上注册并充值了1元,盗取了数据包,并通过一些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篡改,使系统误认为其账户中有20万元。经过反复操作和取款,该网站在3小时内被“叫停”1800万元。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在于数据和信息,行业内的大量数据信息是监管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触及的。“时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造成数据欺诈、数据误报、数据泄露等隐患。,造成数据黑业、恶意攻击等问题。”杨东说道。
《2017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形势综述》显示,已对1000多个互联网金融网站进行了评估,发现包括敏感信息泄露在内的400多个高风险漏洞。与此同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移动应用中存在1000多个安全漏洞。
保护钱包,监控和预警应该更好。去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以实时监控和预警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异常运行和安全风险。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已发现3100多个互联网金融网站和应用程序漏洞,并监控了124万起针对互联网金融网站的攻击。
一些从业者已经采取了行动。蚂蚁金服率先设立了首席隐私官和专门的隐私办公室。当对新推出的产品或功能进行特别评估时,隐私办公室拥有否决权;支付宝开发的智能风险控制引擎每天帮助警方打击近1万个涉嫌欺诈的账户。
平台数据和用户隐私需要双重保险。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特别研究员李军辉建议,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不仅要为数据信息保护建立一个安全阀,还要避免干扰用户隐私。用户信息的收集、保存和使用应遵循适当、必要、规范、安全、合理和明确的原则。
《人民日报》(2018年7月19日,第14版)
标题:关注网络诚信建设:为在线钱包加把“防盗锁”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