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1字,读完约2分钟
江西省赣州秋天是天蓝草绿。透过薄雾,阳光柔和地照在大禹县南安镇新华村的山坡上,那里树木葱茏,树叶随风沙沙作响。很难想象它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稀土矿,有光秃秃的山和峡谷。
江西省赣州市素有“稀土王国”之称,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过去大量采用池浸和堆浸的方式开采稀土,新华村地水龙废弃稀土矿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由于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原来高耸的山脉一度变成了没有草的光秃秃的山脉。在暴雨或持续暴雨期间,地表的土壤被冲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滑坡。
2012年以来,赣州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加快治理工作。2017年,赣州市被列为中国首批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试点项目之一,获得中央基础奖,赣州市利用3.5亿元治理废弃稀土矿山。
新华村的治理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2017年,大禹县投资约5000万元,示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地水龙废弃稀土矿综合治理。记者沿着山路走着,红枫和翠竹迎风而立。沿途“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标志格外醒目。“你看,这个矿外的地方已经被列入了梅关风景区的建设范围。我们过去住在矿区,将来会住在风景区。”附近的村民谭祖金说。
如今,赣州已经管理了91平方公里的废弃稀土矿。在推进废弃稀土矿山环境恢复的过程中,赣州改变了以往“治山不治水、治水不治山、种树不种草”的恢复模式,探索了多种治理模式。
废弃的稀土矿正在经历“转型”,人们的生活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再过两三年,这片茶花林将一个接一个地开花结果,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兴国县古龙岗镇姚谦村天元组村民冯国芳(音译)看着越来越多的茶树,说道:“这里的变化让我对‘依山吃山’有了新的认识。”
2017年,兴国县实施了姚谦-罗兴-石湖废弃稀土矿地质环境工程,对包括冯国芳山区在内的原稀土矿区进行了综合恢复和治理。如今,高产经济作物如油茶已经在矿山种植。
在原废弃的稀土矿,兴国县建立了一个油茶园;新丰县发展了脐橙和杨梅生态果园;定南县建有蔬菜基地...从“不毛之地”到“花果山”,赣州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废弃的稀土矿迎来了一场蝴蝶般的变化。(记者严慧英)
编辑:张静文
标题:从矿山“不毛地”到“花果山”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