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旨在突出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呼吁关注气候变化和合理利用气候。这传达了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各地区气象部门的目标和理念,即促进政府和公众深入理解和认识自然规律,科学防范极端天气和气候风险,积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45亿多年来,太阳一直是地球上天气、气候和生命背后的驱动力。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公里。适当的距离使地球能够保持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外层大气和富含地表水的水圈,这种水圈适合生命的繁衍。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最基本的能源,也是空.之间天气干扰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着大气运动,也带来了地球温度和温暖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轮换。

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春雨震春,谷天清,夏满山,夏与夏相连”。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建立了先秦两汉时期的“二十四节气”,形成了关于气候、季节和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人类通过自然现象了解天气的规律,并根据时代趋利避害。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存在,而且比以前更好。

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如今,人们对太阳、地球和天气的科学认识日益加深。放眼世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在中国,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H星和风云四号A星已加入中国极地轨道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系列,实现了对八颗气象卫星情况的概述;200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连续工作,实现气象数据的即时传输;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万多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陆地空室的分辨率从平均71公里降低到30公里。中国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预测。2018年,我国24小时晴天和雨天预报准确率达到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世界领先,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6.4%,气象服务满意度首次超过90分。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我们积极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事务,在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支持作用,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面对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全球变暖挑战,要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能力、核心预报技术能力、信息有效覆盖和风险科学防范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坚持利与弊并重,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拓展适应气候变化服务新领域,科学开发气候资源,服务绿色发展;积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气象服务的转型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智能、更准确、更互动、更包容的气象服务;积极参与全球气象治理,开展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和全球服务,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气象发展合作,承担人类社会重大气象灾害预防和应对的大国责任;不断加大气象科学普及力度,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适应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边肖:刘雅鸣是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3月25日,第14版)

编辑:计然

标题:科学认知自然 共筑光明未来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jy/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