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9字,读完约4分钟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关财政部门和一些地方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是如何实施的?效果如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派出了一个监督小组,分七路进行现场监督。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成本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长期问题。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融资困难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企业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60%。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与其在经济中的比例不相称。
为应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饥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定向减RRR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了对“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已四次下调资金净释放约2.3万亿元;再融资和再贴现增加3000亿元;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动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共发放了4074亿元中期贷款...
有流动性支持,需要有效地引导私营企业。这就要求有效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为此,一系列金融政策相继出台: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债券和贷款被纳入中央银行合格抵押品范围;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加临时专项指标,调查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单户增值税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能否得到改善,政策效果是否良好,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为此,财务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对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10月23日至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财政部联合部委牵头,7个监管部门赴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苏、辽宁、四川等地,对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我们必须做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工作,让私营企业真正有所收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要对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障碍和瓶颈,有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走出“最后一公里”。
在监督期间,监督小组以各种形式进行研究,如座谈会、暗访、个别访谈、材料获取、政策公告等。研究对象涵盖大型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团队不仅深刻理解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还倾听了一线贷款人员的心声,并对当地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希望听到真实的情况,希望你能反映出真正的问题。”11月6日上午,在国务院财政委员会第一监督小组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监督小组的开幕词不仅为座谈会定下了基调,也指出了本轮监督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种监督中,相关部门不仅要推动政策的实施,还要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障碍和瓶颈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在安徽,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刘率领的监管小组不仅组织了40多家小微企业和18家金融机构,还走访了15家民营小微企业和12家银行机构。
监督小组发现,民营和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无抵押担保”、“贷款融资难”的问题,部分企业还面临银行“压贷、压贷、停贷”的局面;一些金融机构对小微客户的态度正在逐渐改变,但设计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小微客户的需求;一些地方监管当局对主动服务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融资之山”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跨越。虽然一些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融资困难的影响,但在各方的努力下,情况正在好转。
“关键是要推动形成一种‘敢贷、能贷、肯贷’的民营企业信用文化,让银行业金融机构愿意做、能做、也会做民营企业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通过抓落实,扭转一些金融机构“看不起”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心态,利用这次监管的深入调查和思考,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金融改革,探索长效机制,改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一定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标题: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 刘士余带队走进安徽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