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5字,读完约4分钟
张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基层央行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提高服务农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宽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风险可控的农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金融“活水”的滋润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基层央行要积极发挥基层央行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农村振兴的意识和宣传力度,组织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为农村振兴提供支持。
创新金融产品,丰富担保手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量身定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大型农业机械融资租赁试点项目,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
丰富涉农信贷的增信方式和手段。涉农金融机构应抓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政策机遇,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延长30年。鉴于土地的大规模经营,将出现大量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并将探索对长期和高额涉农信贷的需求,以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
加大对农村产业链的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应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中的融资问题,构建差异化金融产品体系,建立客户分层体系,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实行精细化和差异化定价,合理确定利率水平,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金融服务。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制定“三农”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加强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协调,建立健全激励导向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有序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着力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建立跨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和交易机制,打破不同机构、公司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丰富“三农”业务主要信息的来源、维度和频率,组建专业团队,投入专项资金,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农民交易市场相结合,开展信用数据采集试点,推进“三农”信用数据库建设,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
地方政府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和产业特点,优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生态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项目,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扶贫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匹配和适应性,不断提高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公司。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支持了涉农信贷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并形成了风险共担渠道,积极鼓励扩大涉农贷款覆盖面,让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更多涉农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增加农业和水产养殖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覆盖标准和补偿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为保障的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保险体系,实现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全覆盖,提高保险覆盖标准和补偿水平,保障农民再生产能力。增加对农民的直接保费补贴和对保险公司的优惠政策补贴;将其他农业保险公司纳入再保险服务机构,以农业再保险资金或联合承保的形式向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
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引入农民、经济组织、金融和担保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合保险模式,实施“集中担保、分散使用”、“有限担保、循环使用”等灵活有效的担保模式,运用综合措施化解金融支持农村振兴的风险。各级政府要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强政策保障,为扶贫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相关监管指标的容忍度,调动和保护各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扩大,引导金融机构将扶贫服务重点转移到支持产业发展上来。
标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途径和对策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