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因地制宜,以制度为依托,在创新性地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河湖治理水平。
经过综合整治,东太湖沿岸郁郁葱葱,湖水清澈见底;江苏无锡湖滨地区的湖光山色很美,十英里长的狄芳到处都是游客。冬末,江苏和太湖的水韵,散发出独特的风情。然而,当谈到2007年太湖的“水危机”时,当地人仍然记得:“当时太湖爆发了蓝藻,淹没了内陆河流,自来水很臭。”
这个湖的问题在水中,但它的根在岸边。太湖横跨江苏和浙江两省,有许多河流入湖。附近工业集中,人口密集,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有鉴于此,无锡市自2007年起引入了河流长度系统管理方法。到2010年,该市有5,635条河流(湖泊、水库、河流和河流)有河流长度;苏州管理着3/4的太湖水域,拥有172公里长的湖泊堤岸,自2014年以来,河流长度系统已全面实施,明确了河流和湖泊管理的责任,并对入湖河流和河岸进行了同步处理;江苏和浙江还建立了太湖流域负责人磋商与合作机制,建立了中国首个跨省的湖泊负责人高层磋商与协调平台...随着河道主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问题的解决得到了把握,系统效率得到了不断释放。制度创新促进治理和升级,让清澈的湖水“守护”美丽的江南。
只有当系统发挥它的力量时,河流巡逻才能被激发。在苏州的一次采访中,我碰巧遇到了杨林堂市河务局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少东。上一次他到这条河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支流北小仁塘的污水管道漏水,沙溪镇附近的无证码头堵塞了河道。这一次,他驱车直奔问题点,按照“一案一办”的名单,逐一检查了整改情况,并带着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到现场工作。为了寻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河长在河上巡逻,这产生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如何巩固成果?归根结底,这取决于长期机制。从苏州向18个市级河道主管机关一对一提供河道主管人员,完善河道长制工作链,到无锡创新建立膜长制和流域长制,提高治水系统水平,再到部分区县实施河道主管机关绩效保障制度...因地制宜,以制度为依托,创造性地实施河长制,可以不断提高河湖治理水平。
只有当系统良好时,才能有效地控制河流。"水污染很严重,夏天很臭."在无锡市锡山区后桥街,前面提到过谢代当村的中心河,当地人都摇头。现在,当我和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以及镇一级的河道主管王一起在河道上巡逻时,我看到了不同的景色。预留水厂,上下游监测设备可以全天掌握水质,背景数据一目了然;当你接近河流时,每个排污口都有一个身份代码,所以你可以检查是否有任何问题。通过动态监测,找出了管网漏损、雨污混流和居民生活排水三大原因,制定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经过短短四个月的努力,这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实现了从五级水到三级水的转变。关注“精度”,实施“精度”,可以说是保证河道长度控制精度的关键。
只有当制度僵化时,这条河才能被强制执行。走在太浦河边,河边的开垦地种上了小麦,刚刚被拆除的化学仓库和石材加工企业的废料正在被清理和运走。王萍镇副镇长在谈到治理太浦河沿岸分散污染的企业时表示,为了保护河流的清水,“很难推进”。在太湖的一次采访中,人们经常提到另一个细节:拆除45000亩围网在太湖水域进行养殖,阻力不小,太湖区和吴江区的区长李明连续四天在第一线工作,直到全部拆除才回家休息。“河流首领”不是空.的头衔只有加强系统的刚性,我们才能唤起保持水的责任。
姚峰,一位住在太湖边的80后企业家,主动申请成为民间的河长。现在,每天沿着湖边散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太湖,河道巡查的驱动力不断激发,河道整治的成效不断凸显,河道保护的合力日益汇聚。河长制的制度优势正在搅动太湖治理的新气象。(桂从路)
人民日报(05版,2019年1月17日)
编辑:计然
标题:落实河长制,关键靠制度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