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9字,读完约3分钟
社区干净整洁,四周绿树环绕,花园和房屋错落有致,在村民的高级大学里唱歌。初冬,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走进了小康之家,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
社区里有一座“金夫桥”,桥的另一边是一座“顺心阁”,意思是:进入幸福,就要幸福。
回到改革开放前,金顺村的人们也遇到了发展的困惑。一首民歌讲述了当时人们进入顺村的情景:“一杆两篮,一个女人不嫁在窑湾。”
改革开放40年来,金顺村历经艰辛,从一个著名的贫困村成长为“中国十大小康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是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的金顺村!"村党委第一书记罗深受感动。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春风的改革开放,金顺村通过盘活土地资产,获得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随后,村里先后成立了装订厂、米粉厂、化工厂、养鸡场等一系列企业,并建起了江西第一家村办酒店——鄱阳湖酒店,村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三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金顺村的人们及时转变了思维,开始向工业园区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并以“飞地经济”的理念建设了工业园区、酒店和物流园区。金顺村的发展也从单一的农业和种植业向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转变,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园区建设为两翼、金融、商贸并举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
农民、村民、投资者、雇员...如今,金顺村的每个村民都有几个不同的身份。“村里每个人都有股份,而且每年都有分红!去年,我们老两口分成了两万多元。”62岁的村民刘生宝(音译)满心欢喜。
过去,村级经济实行单一的集体所有制模式,产权不清、责任难以落实等弊端日益明显。1999年,率先在全省探索村集体经济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将村集体股份定量分配给村民,人人持股,人人当家,村民更换股东,分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采取产权结构改革和村民参与企业的方式后,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金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来昌说。
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扩地空房、招商开发”,金顺村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强。2017年,村集体纯收入5036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预计到2018年,村集体纯收入将达到52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2万元。
物质财富不是金顺村的全部。金顺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福利项目。1995年,金顺村实行了村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顺村坚持“安排好生活、照顾好老人、教育好小、照顾好弱者、照顾好公众”的“为人民服务的26字方针。目前,村民享受18种福利,如老年人退休工资、长寿奖、奖学金和大病救助基金。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6日04版)
标题:进顺村里蛮顺心(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村庄篇)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