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6字,读完约2分钟
不久前,被誉为“世纪工程”和“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据悉,该项目已成为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典范。港珠澳大桥建设前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问题。如施工期间,积极防止施工造成的悬浮物、废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污染,严格要求施工船舶符合环保要求,对进入现场的施工设备设定了较高的环保门槛,实现了中华白海豚“零伤亡、不搬迁”的目标。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践为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思想认识、工作标准、政策制度落实等方面,反映、衡量和找出当前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
找出与中心要求的差距。就像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样,生态环境要求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贯彻落实实习期间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规律,自觉规范、约束和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着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虚假关注”的问题,这往往是口头上的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施还存在哪些差距。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应被视为项目开发和建设的硬性“标准”。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虚假环境评价”、未经批准建设、未经检查投资、非法开发自然保护区等。,暴露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法规执行不严的问题。这是许多生态和环境违法犯罪存在的原因之一。学习港珠澳大桥建设经验,要严格遵守各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特别是审批、执法、监督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审批、监督和指导。无论是大项目开发还是小项目建设,所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程序、设备和技术都必须经过充分的匹配、注册和提炼,使每个项目都成为合格产品、免检产品,甚至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精品,而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或半成品。(孙桂东)
编辑:计然
标题:让每个项目都成为环保典范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