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伊犁地区的野果林面积将近一万公顷。近年来,大面积恶化和萎缩,有些地区形势严峻。”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张远明在伊犁植物园面对广袤的森林,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正在实施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试图遏制这种下降趋势。
2016年,科技部启动了“天山野生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调控关键技术”,历时五年,由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张远明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说:“该项目在过去三年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野生果林中的前世
天山野生果林横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新疆,绵延1200多公里。中国天山野生果林占世界野生果林总面积的近40%。
天山有野生苹果、野生核桃、野生杏树等60多种野生果树,是世界上多种果树的原产地之一。其中,新疆野苹果是世界苹果栽培的鼻祖。2010年,意大利学者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一份文件,称已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证明,如今人们食用的许多栽培苹果都是新疆野苹果的后代,包括黄元帅和红富士。
“当新生代第四纪冰期到来时,天山的山谷和盆地成为中生代野生果树的最后避难所,为地球保存了稀有的野生果树林群落。野果林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张远说得很清楚。
然而,近十年来,受林下放牧和农田开垦、病虫害爆发和气候干旱的影响,天山野果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大量的衰退和死亡现象。
据伊犁地区林业部统计,到2015年,新源县野果林因病死亡率高达80%,公刘县也高达60%,呈加速蔓延趋势。
《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野生苹果树的枝叶和果实都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令人震惊。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果林
虽然野苹果又小又酸,但它们一点也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是无价的。
青藏高原隆升后,古地中海逐渐向西退缩,中亚地区呈现干旱加强的趋势张远说,这次干旱导致阔叶野果林的分布面积逐渐缩小和破碎,作为阔叶林一部分的野果林的分布面积也缩小了。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新疆野苹果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形成了果实大小、成熟度、品质、风味、抗逆性、抗病性等近百种不同的亚物种,成为世界水果资源的天然基因库,也是国家宝贵的战略生物资源。目前,国际苹果市场品种单一,其遗传基础如适应性、抗逆性和口感风味极其狭窄。因此,未来苹果的遗传改良离不开新疆丰富的野生苹果遗传资源。天山不断缩小的野果林是后备基因库。
振兴野果林种群,恢复生态
天山野生果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项目组对野生果林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野生果林生态退化过程、病虫害发生规律、人工辅助恢复措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的“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长期观察小区,以明确新疆野生苹果种群的年龄和遗传结构特征;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的生活史特征,提出7月5日至25日是成虫控制的关键窗口期;调查了野生苹果病害病原菌的多样性,从病害样品中分离出33种真菌,筛选出防治2种主要病原菌的农药,探索了野生苹果树个体死亡的水分和营养屏障,初步分析了天山野生果林生态退化的原因和过程。
针对野果林退化,科研人员采取物理+生物措施进行种群复壮技术和示范,建立保苗围栏,完成封山禁牧围栏2万亩;通过剪桩和高低位修剪,刺激大量果树发芽;直接焚烧受损枯枝,避免病虫害传播;采用人工育种技术,包括种子的干贮藏技术和种子的发芽方法;一个50英亩的苗圃基地已经建成,可为新疆提供100万株野生苹果苗
项目组还在新源县和公刘县建立了三个永久性的野生果林样地,每块样地面积为1公顷,并对样地内的每棵果树进行了长期监测,观察其个体生长状况和群落结构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3000亩示范区,退化的野果林正在恢复。效果评估和相关生理指标正在进行中。”张远明说。(记者李大庆)
编者:耿培
标题:抢救百万年历史的天山野果林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