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初秋,记者从贵州省金平县三板溪水电站码头乘船溯河而上。一幅充满了山和水的美丽画面被展现出来。船在水中行走,人们在一个绘画世界中旅行。一路上,河两岸的青山绿水,微风轻拂水面,碧波荡漾,白鹭不时掠过水面...
"没有鱼笼,水库就干净多了."锦屏县河口乡河口村党支部书记蒋宗新告诉记者,过去水库里用大量网箱养鱼,湖水又黑又臭。经过集中整治和拆除网箱,库区环境日益改善。
三板溪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坝址位于贵州省金平县平略镇。2006年1月蓄水后,锦屏、剑河、黎平三县交界处形成了近80平方公里的水域。由于修建水电站而失去土地的人们开始在水库的笼子里捕鱼谋生。截至去年年底,仅金平县三板溪库区就有23000多箱网箱养鱼,覆盖近5300亩,覆盖河口、古本、蒙奇等6个镇,有1600多名“渔民”。
虽然网箱养殖增加了库区农民的收入,但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锦屏县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水库投放的饵料和鱼粪长期积累,使得库区总氮含量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大大降低。
为了恢复三板溪水库的清水,金平县制定了“保护水和生态,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稳定,保持良好的生态水环境,严格遵守发展和生态底线”的目标,决定彻底拆除水库水域的网箱,并“退而归湖”。
一方面是民生,另一方面是日益恶化的水环境。“退湖”工作必须两者兼顾,相互促进,不仅要改善人民生活,还要改善库区水质。
在拆笼过程中,金平县积极利用国家渔业发展和渔民转产的相关政策,有效保护了“渔民”的利益,筹集了1.8亿元拆笼补贴专项资金,保护价收购了一批鱼类,补贴了网箱成本和拆笼工时,拍卖和处置了拆下的钢管等材料,全部收益归渔民所有。
恢复水生态的行动得到了锦屏沿江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河口乡格翁村村民范秀彬说:“取消鱼笼是为了我们这个地方的长远发展,也是为了我们大家都支持的补贴和奖励。”
截至今年6月,锦屏县三板溪库区的所有网箱及相关养殖设备已全部拆除上岸,并已全部撤出库区水域。
笼子的退出与生产和就业的变化是同步的。锦屏县一方面完成了网箱的退出,另一方面帮助网箱养殖户找到了新的出路,增加了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通过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引导“渔民”上岸,实现了“拆网箱不拆产业”,促进了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
现在,金平县已在库区立下汗马功劳,准备依托库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人民收入的新途径。(记者吴炳泽通讯员刘俊明)
编者:张嘉诚
标题:渔民上岸 还一泓碧水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