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9字,读完约3分钟

杭州西郊的新津都花园社区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小组,每天巡视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吴元峰摄)

编者按:

卑微的生活垃圾承载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许多期望。杭州作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今年已经走过了15年的垃圾分类之路。这15年是如何改变和保持不变的?今天,本报推出了一组垃圾分类报道,试图从城乡垃圾分类对比调查的角度展示当前城乡垃圾分类的进展和不足,并探索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目前,我们可能是第一个多米诺骨牌。

一方面,垃圾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处理能力却相形见绌。杭州市垃圾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但垃圾终端处理能力却没有增加。如果“加工”不能超过“生产”的速度,我们将面临的是垃圾“门口的敌人”。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作为减少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废物分类一直“备受期待”。杭州从1986年开始探索生活垃圾的分类。2000年,杭州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八大试点城市之一,在分类试点的经验和模式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今,15年过去了,这个试点项目仍然是“试点项目”,但是很难“区分”垃圾分类,在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效的分类和回收系统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哪里难以建立长期机制

政府做的一切都错了吗?

"杭州的起点很高."苍桥社区主任赵乃刚回忆说,自2010年以来,杭州已经从单一试点逐步扩大规模,率先在37个社区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从街道到社区,已经全面铺开,有必要配垃圾桶、买垃圾袋,并大力投资宣传和引导”。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就购买垃圾袋而言,杭州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整理”垃圾袋的城市。专门为“厨余垃圾”设计的绿色可降解垃圾袋全部由政府“支付”,居民每月可以从住宅区或社区免费获得。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记者从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督中心得到一组数据:2014年,杭州主城区购买垃圾袋的费用为1786万元,购买分类垃圾桶的费用为583万元。“垃圾袋和垃圾桶,以及还原设备和智能回收平台,这些都是基础设施资金。此外,还有拨给社区的工作经费,按每户30元的标准分配。所有费用加起来,每年的投资需要达到8000万。”监督中心分类指导科负责人说。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试点四年后,西湖区从今年1月1日起停止供应“免费垃圾袋”。这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你为什么不送垃圾袋?你想做垃圾分类吗?”西湖区新津渡城市花园的居民在培养了4年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后,似乎有了“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新津渡是杭州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一直是行业标杆。负责指导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黄女士,看着扔在社区垃圾桶里的“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心里很难过。“现在,在垃圾运输的地方,可以看到分类,而且都是混合的。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袋本身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以前的绿色可降解垃圾袋不能在超市买到。“别说居民们都糊涂了,连我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顶层设计和操作层面的诸多环节,极其复杂。”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焕正曾经为杭州的垃圾分类“把脉”。"许多地方都在唱政府独角戏。"杭州的情况很典型。起初,这太难了,但当表演不明显时,它就松了一口气。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如果垃圾袋制造商一开始直接供应超市,政府会补贴制造商,居民自己购买,能走得更远吗?

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编辑:刘)

标题:15年城市垃圾分类之路收获几何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