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3字,读完约2分钟
契丹风格的江祠堂
“这个名字是冯唐著名的姓氏,也是卢野阿宝基的祖先;金牙傅玄辅政史,施甸世袭长官司。”这首顺口溜提到的是辽代的卢野阿宝记,但它不是来自中国北方的草原,而是来自云南保山施甸县施甸龙案族谱。
古代契丹人的后裔藏在云南西部的小镇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滇西保山施甸,进行了一次文化实地考察。
祠堂中的“青牛白马”与“破冰捕鱼”
从北京到昆明飞行了3个小时后,记者乘坐了40分钟的飞机和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了施甸县。从昆明到施甸的路上,无论是从空还是从窗外,最常见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盘旋的道路和偶尔出现的盆地,当地人也称之为“坝子”。
这样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居住在北方草原上的契丹人是如何迁移到这里的。据史料记载,元朝灭金后,契丹人与蒙古人一起南下,与忽必烈一起渡过金沙江,征服大理国,并以守卫边境为目的定居云南,完成了长途迁徙。
现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百年,施甸的契丹元素仍然可见。木瓜郎村江祠堂,祠堂保持圆拱尖顶形,酷似古代契丹人的“帽子”,顶上书有“卢野”二字;正门朝东,与朝东的辽代建筑风格一致,保留了朝日契丹人的习俗。
走进祠堂,第一个房间中间有一块祠堂牌位,旁边挂着辽朝开国皇帝阿保基的画像。在祠堂的墙上,有一幅“青牛白马”的图画,是整个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在古代,契丹人的男女祖先分别骑着马沿着伏都河和黄河而下,在两条河流交汇的牧野山相遇,并在这里结婚。他们生了八个儿子,并繁衍成契丹的八个部落。
“像这个原始的大厅门,也有一个'破冰捕鱼'的场景,这显然是一个场景在中国北方的草原。”随着施甸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林山的手势,记者看到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穿着棉袄,从冰洞里拉网捕鱼。
此外,施甸的长官司、阿苏鲁的墓等。还有契丹的遗迹,许多石碑上都刻有契丹的“小字”,令人大开眼界。
(编辑:刘)
标题:滇西小城寻访契丹记忆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