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江南北的自然保护区,草原、溪流、茂密的森林、深山和海洋都是活跃的环境“守护者”群体。每天,他们穿过美丽的森林,穿越雪原,涉水过山川,不畏艰难险阻,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美丽的中国有他们辛勤的汗水和足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巡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用生命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姚冬日:保护山脉和森林意味着保护你自己的家园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森林覆盖率近90%,是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漏斗和峰丛洼地地貌。它是荔波县的主要绿色屏障,也是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
今年是姚冬日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塘管理站担任护林员的第33个年头。他从小在自然保护区长大,对这里的每一种植物和树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保护山林就是保护你的家。”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护林员的职位,你就必须做好这个职位."姚冬日说了这话,做了同样的事。
东塘管理站管理面积大,巡逻线路长,有些线路山陡路陡,巡逻困难,无人愿意去。姚东日是东塘镇板寨村委会主任,也是护林员,经常主动报名巡逻困难路线。当他在夏天上山时,他面对着烈日,有时他会突然遇到大雨。姚冬日在雨中巡逻,浑身湿透回家是常事。
森林防火是森林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护林员每天都去山里巡逻,宣传防火知识。每到火灾季节和清明节,姚冬日都会到村里挨家挨户宣传防火知识,指导村民科学用火。不仅如此,因为姚东日村和护林站也是荔波东塘万亩梅园的中心服务区,是红七军和黎明明关道的交汇处等。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景区的防火责任更加重要。他经常利用空的空闲时间在景点周围散步,提醒游客注意防火。
东塘管理站有姚冬日等五名护林员。姚冬日自豪地说:“我工作的年龄最长。”
茂密翠绿的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以钟灵的美丽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到荔波。这是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对自然感恩并致力于保护自然的结果,也是在自然保护第一线工作的护林员为保护森林所做的辛勤工作的回报。
吕荣叔叔:跟着金丝猴翻过山
卢荣平初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他每月两次巡视山区,他的工作是消除任何可能威胁森林安全的隐患。年复一年,他与群山和森林为伍。卢荣叔叔工作了20多年。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以云南金丝猴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生活环境保护区。
吕荣叔叔的家曾经住在海拔4000多米的德钦县那仁村。那仁村位于白马雪山深处,顶上是吴佳雪山,底是金沙江。这里交通不便,森林封闭,村庄几乎与世隔绝,但它也保留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这个乐园里,有一群原始居民,他们是继大熊猫之后被列为“国宝”的濒危动物——云南金丝猴。云南金丝猴是世界上除人类以外栖息地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不幸的是,目前云南金丝猴的数量有限。
吕荣叔叔介绍说,在保护区建立之前,村民的环保意识几乎为零。除了自给自足的农业,那仁村的村民也将去山里打猎来补贴他们的生活。后来,随着云南金丝猴种群及其濒危物种的迅速减少,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983年,白马雪山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立后,村民们逐渐自发地抵制了对云南金丝猴的捕杀。吕荣叔叔是那仁村的村长,也是最早的护林员之一。对陆荣叔叔来说,在山地巡逻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护云南金丝猴,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他对作者说:“我的兴趣是爬山和保护猴子。”
云南金丝猴是生活在雪线附近的一种动物,随着气温的升高,它会向更高的海拔地区移动。它通常在秋季和冬季移动到2000米以上的低海拔地区,在春季和夏季移动到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因此,护林员也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他们的巡逻范围。
卢荣叔叔曾经跟随猴子37天。他背着包一路翻山越岭,在高原的野外扎营。因为野生猴子很难接近人,它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它们很容易迷路。寻找他们活动的痕迹,要靠陆蓉叔叔多年积累的经验。
在山里走了20多年后,云南金丝猴已经成为陆蓉叔叔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说:“和我们一样,猴子也有自己的家庭,就像我的村民一样。”
近年来,云南金丝猴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云南金丝猴家族逐渐兴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云南金丝猴数量已达到近2500只,但偷猎、砍伐森林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护林员的任务依然十分重要。
李永正:扩大零星熊猫的“朋友圈”
“零星大熊猫”是指分散在自然保护区外的野生大熊猫。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底,中国33.2%的野生大熊猫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网络。
洪雅县是四川“零星熊猫”分布的重要据点。根据国家林业局第四次普查,洪雅县共有野生大熊猫13只,其中8只生活在瓦屋山自然保护区,5只分布在丛林山分散的大熊猫社会福利自然保护区内和周围。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会福利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峨眉山以西约15公里处。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以大熊猫为代表的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这也是李永正的故乡。小时候,李永正听村里的老人说,村后山上住着一只“白熊”,头大,尾短,脖子粗,只吃竹子,不咬人。长大后,李永正参军20年。退休后,他放弃了在政府机构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
自2009年8月起,李永正承包了洪雅县瓦屋山镇西施村集体林地,并获得了保护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箭竹林经营权。在李永正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多次发现疑似野生大熊猫的粪便。2011年4月,在检测了疑似大熊猫的咬伤和粪便后,专家判断,一只15岁左右的成年野生大熊猫生活在海拔约1600米的卢氏溪林区。
在大熊猫的栖息地,人们和大熊猫共享一个生态系统。李永正说,洪雅县熊猫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一直是靠采集竹笋、砍柴和挖药打猎。然而,由于村民对竹笋的掠夺性采集、竹子开花和病虫害,竹林遭到破坏,导致栖息地的嫩竹稀缺。野生大熊猫花了太长时间来选择和吃嫩竹子,而零星大熊猫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们不能尽快吃够。李永正的团队探索了一套改善竹林生态和增加竹笋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被村民免费使用。
熊猫村的村民如何参与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同时找到可持续的生计?2017年5月,李永正和其他人共同为丛林山的零星大熊猫建立了一个社会福利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从组织建设、科学保护和社区发展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开展森林巡逻、竹子抚育、精准扶贫、学术研究、保护和宣传等工作。通过争取政府、企业、社会、学校、科研五位一体的外部资源支持,守护熊猫村的“朋友圈”不断构建,社区的民生和森林生态逐步改善,村民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如今,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零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解决熊猫村的生态保护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刘奕辰)
人民日报海外版(08版,2019年8月27日)
编辑:张静文
标题:用生命守护大自然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