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初,一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身价数十亿的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在机场候机室吃方便面。照片背后,这位65岁的闽南民营企业先锋放弃了“退休”,再次走出去。
13岁的时候,许连捷开始“在篮子里卖东西”。一直爱吃红薯粥的晋江“创一”这样解释他的复出:“恒安的销量曾经下滑,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他有责任与大家共度难关。我回到前线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1000亿恒安的发展蓝图。”
“三分是注定的,七分靠努力。”这首几乎每个晋江人都会唱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凝聚了晋江人最宝贵的生命信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精辟地总结了晋江人的奋斗精神和成功准则:这是一种向外扩张的深厚传统,是改变贫困状况的强烈愿望。在他看来,这是晋江经济中“最生动、最活跃、最本质的东西”。
福建省被称为“睡不着觉的晋江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一直在市场竞争最激烈、附加值最低的传统制造业中苦苦挣扎,“始终坚持顽强拼搏,赢得胜利”,在逆境中生存,不放弃挫折,已成为晋江人的鲜明特色。
晋江人的“奋斗”,首先是对工业、工业和主业的坚持。
关注一双鞋、一张纸、一颗糖、一把伞……关注民生产品制造的实体经济,是晋江产业的基础。多年来,面对外部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面对脱离实际的“热钱”、“快钱”的诱惑,晋江企业家们无忧无虑,践行着“言出必行”的理想追求。
这是安踏的故事。1980年,来自晋江的农民丁卖掉了他所有值钱的东西,凑了1000元在一个家庭作坊里创业。1991年,安踏公司成立,这意味着生产的鞋子“穿着安全,走路平稳”。
1995年,丁退居二线,他的儿子接任。安踏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那就是“安心创业,做一个务实的人。”从拉动600双鞋,到打造市场价值1000亿港元的民族品牌,丁世忠和安踏始终坚持“单专注”的战略,力求“一双鞋”的完美。
晋江人的“拼”更体现在敢于冒险、尝试和创新。
在晋江企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改革创新的尝试:上市浪潮和品牌浪潮。正是这两大推力极大地推动了晋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始终坚持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让“锦江制造”获得重生,赢得第一次机遇。
1998年,恒安公司在香港上市,带动了晋江民营企业的上市热潮。晋江市利用这一趋势,成立了“上市办公室”,引导企业重组上市,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晋江板块”。截至目前,晋江已有46家上市公司,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晋江已形成两个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以及五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包括餐饮。全市有42个驰名商标和13个中国名牌产品。
改革创新不仅要继承成功经验,还要回答新的时代命题。
传统产业如何推陈出新?如何适应高成本环境下的就业和生活?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中实现以人为本?一路走来,“晋江经验”与时俱进,不畏艰难,不断前进,从最初的单一经济发展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文化的综合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晋江市洪山文化创意园内矗立着一尊半肌肉半机械的犀牛雕塑,它是“晋江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深度培育传统,还拥抱时尚,将设计、智力、文化创意等新元素注入制造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
——城乡面貌发生了变化。
农村工业化早期繁荣,也留下了城市化的缺点。面对痛点,晋江坚持“为民建市、为民管市、为民创市”的理念,以“一城一市、城乡一体”的布局推进城市建设,改变“大城市”的旧面貌,努力打造“让本地人流连,让外国人向往”的中小城市典范。
——人民生活和福祉得到极大改善。
“同等待遇,全覆盖”,“晋江人来了,晋江就是一家人”,“新老晋江人都一样”...这些在当地流行的口号也是“农民工”罗树生作为“新锦江人”的真实感受。
标题: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二)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