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库布齐30年治沙成果及服务总结‘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大会”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挑战。在中国的内蒙古高原,经过30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取得了“人进沙退”的胜利,形成了库布齐模式,这是战胜“地球的毒瘤”的好办法,为世界上10多亿人口的荒漠化地区的和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中国历来重视荒漠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库布齐治沙就是成功的实践之一。29日,“库布齐治沙30年成就总结暨绿色经济服务一带一路推介会”在京召开。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许多权威研究机构总结和鉴定了伊犁库布齐30年来治沙的实践成果,分析和评价了库布齐治沙对区域环境,特别是京津风尘天气的影响。
会上,中国林科院、中国防沙治沙学会、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三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伊力库布齐30年防沙治沙成就报告》。据报道,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910万亩,创造了5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生态财富,使沙漠地区10多万人受益。报告显示,库布齐沙漠曾经是“悬挂在首都空".上的一盆沙子经过伊利集团和当地农牧民30年的不懈努力,沙尘天气已经从1988年的50多次减少到2016年。一次;降雨量从100毫米以下增加到400毫米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加到530种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53%。
同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还发布了《库布齐沙漠治理对京津冀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报告》,指出库布齐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经过30年的有效治理,对减少京津风沙源灾害产生了积极影响。
库布齐治沙奇迹的秘密是什么?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伊犁在库布齐30年的治沙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是中国治沙经验的成功范例。他把库布齐的精神和经验总结为:勇于承担责任,科学治沙,注重效益,回报人民。“库布齐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参与和各方的关注,这是我们创造的中国经验。”库布齐的经历和感受必须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治沙事业的发展。”
会上,库布齐防砂领导、伊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了伊利在库布齐防砂扎根30年的实践经验。王文彪表示,库布齐的防砂可以成功、可持续地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球的绿色名片。其核心是对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导,实践了“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30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伊利集团坚持库布齐治沙30年,投入工业资金300多亿元,公益基金30多亿元,治沙910多万亩,带动库布齐及周边地区10多万人脱贫致富,探索, 总结创新库布齐,在“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下,均衡发展。 王文彪回顾了自己的初衷,强调库布齐当地农牧民是库布齐治沙事业的最广泛参与者、最坚定支持者和最大受益者。伊犁集团在库布齐打造的“平台+插件”沙漠生态产业链,使当地农牧民拥有了七种新身份,即“沙主、产业股东、小旅游老板、农民工会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农牧民”,每一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丰厚的收入。如今,在库布齐沙漠周围已经建立了232个伊犁农民工工会,5820人成为生态建筑工人,平均年收入3.6万英镑。还有近1500名农牧民开发了家庭旅馆、餐馆、民族手工艺品、沙漠越野等。年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在王文彪看来,“库布齐模式的关键是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推动、企业的产业化、社会和农牧民的市场参与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
库布齐模式的成功在于它在治沙和扶贫方面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为解决世界慢性病带来了希望。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c solheim)在讲话中说,库布齐沙漠30年的治理是一个奇迹,它让人们看到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的可能性。“美丽中国”是核心,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和环境发展,同时能实现经济、文化和环境目标。
到目前为止,库布齐模式已经转移到中国西部的荒漠化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如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和青藏高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给更广泛的荒漠化地区带来绿色希望,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理念。(记者陈苏)
编者:张嘉诚
标题:亿利库布其治沙30年 为治愈地球癌症献良方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