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9字,读完约7分钟
商务部的报告显示,购物中心和便利店保持了健康的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转型需要“内外兼修”
商务部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购物中心和便利店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然而,业内专家认为,在技术、资本和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实体零售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零售企业需要不断夯实基础,练好内功,才能顺利转型-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总体而言,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市场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也给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实体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此,专家表示,实体零售业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在企业内部实力不断增强、资本成为推动力量的同时,行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政府扶持政策来支撑。
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
根据《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为66.1,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4,高于繁荣和衰退线16.1,购物中心市场仍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企业对下半年保持信心和乐观预期。
“结合去年的数据,租赁活动是一个关键指标,反映出供应方的表现依然良好,表明商场租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实体零售品牌仍在瞄准门店。”中国连锁加盟协会副会长吴瑞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与此同时,全渠道零售催生的新业态和新品牌,如新鲜电子商务超市和网络健身房,也在购物中心寻找店铺,购物中心也是它们的主要实体渠道。
吴瑞玲表示,消费者对良好的现场服务体验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娱乐休闲文化和儿童教育非常活跃。以复合书店为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出书店、咖啡店等复合商店,呈现出“量大价高”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租金不断上涨的同时,需求相对旺盛,甚至出现了商铺难找的现象。
从不同的物业类型来看,直销店型物业继续流行,国内外经验丰富的运营商,如安百里、首创、王府井(600859)和沙之川,继续引领直销店市场。区域性购物中心的租赁活动正在减少,其辐射力不如覆盖整个城市甚至全国的城市购物中心的窗口效应。
根据《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行业整体景气指数为70.25,比繁荣-萧条线高20.25,便利店市场仍处于健康发展区间。
“总的来说,便利店的发展还是不错的。2017年,百强便利店企业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商店数量和销售额都是两位数。增长。”中国连锁特许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主任王洪涛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智能零售”、“跨境零售”等新概念不断提出,促使中国便利店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上快速反应、不断调整,从而确保便利店整体市场规模每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机遇和挑战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购物中心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稳定的经济、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为零售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主体的出现不断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购物中心业主逐渐积累了经营经验,优化了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快速的变化和发展也带来了短期增长和供需失衡等问题,购物中心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4500多个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17个主要城市的高品质购物中心的平均入住率接近93%,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尽管整体市场入住率良好,但城市不同商业区之间以及商业区不同项目之间的租金和租金绩效差异进一步加大。”吴瑞玲表示,沈阳、天津、无锡、重庆等城市部分商业区空平均入住率超过20%,少数城市现有项目空入住率超过70%,因此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风险不容忽视。
of/きだよ 0的高入住率直接影响购物中心的租金收入。原因是购物中心项目的位置仍然是影响零售物业租赁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运营经验越来越影响项目的租赁绩效。2017年,17个主要城市租金同比下降的购物中心中,64%位于成熟度较低的非核心商业区,三分之二的项目由非专业和缺乏经验的开发商运营和管理。相反,2017年,主要上市购物中心运营商可比项目平均租金同比增长15.4%,比201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业参与者的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扩大,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一股新生力量,不断推动着从线上到线下的整合和拓展。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零售和娱乐行业的285个风险投资案例中,有86个基金将全部或部分用于开设线下商店。
“赚钱不是目的。如何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王洪涛认为,便利店行业目前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当地的便利店企业。虽然增长速度够快,但与外资企业相比,在运营、商品、信息化和供应链方面仍有很大改善。
与此同时,商店租金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才流失等问题也是便利店行业面临的挑战。“持续的高生产要素一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这给便利店行业的运营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王洪涛表示,便利店行业有必要通过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以消化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
便利店作为零售业态之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员工数量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反映出便利店行业管理者对未来行业发展中人才流失和引进的担忧。今后,便利店行业管理者不仅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还要通过内部培训积极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训练内劲是关键
根据颍上的监测。在2017年,超市中关闭的商店数量显著增加。沃尔玛、家乐福和永旺等7家超市品牌关闭了45家店铺,同比增长28.57%。
“实体零售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向东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很明显,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一些发展良好的零售业态遇到了挑战。不同形式的零售商都在试图突破这种转型,但也应该辩证地对待它们。有些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的正常自发调整行为,有些是由于租赁合同到期,无法承担续租。当然,也有一些人确实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影响,在操作上遇到了困难。“事实上,在各种格式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市场竞争,就会有适者生存。当您看到关闭的商店时,您还应该看到新打开的商店的数据,以便比较更加客观。”刘向东说。
去年以来,“智能零售”等新概念成为讨论的焦点,无人便利店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大资本开始关注并投资无人便利店的发展。
“尽管资本运营理念、技术选择和业务计划各不相同,但总体方向是期望Fully中的传统线下便利店升级为无需人工值守的商店,以降低人工成本。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和经营理念对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洪涛说。
在刘向东看来,“智能零售”的概念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支持,用数字工具和数字决策改变行业,这应该是一个分两个阶段的渐进过程。第一阶段是C端,即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实现渠道整合,方便消费者选择。可以说,前几年已经实现了这一点;第二阶段是B面,即通过数字化改造,改善企业内部运作,提高效率,改善供应链。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去年才开始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尝试这样做,但由于它考验着企业的内部实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缺乏,并且没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可循,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记者冯其玉金曜)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白
标题:零售业转型需“内外兼修”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