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9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推进“两证分离”改革有序推进,继续解决“一营不通”问题;决定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并简化审批程序,只向一个企业发放一个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许可证,以减轻市场参与者的负担;听取清理认证事项进展情况报告,要求加大消除群众顾虑的力度。
会议决定,从今年11月10日起,按照充分放开市场、管好政府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首批数百个企业行政审批项目的“先许可后减许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照后减证”是权力下放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在“配送服务”改革中也非常重要,因此事后应加强监管。
专家:监管不能放松
在推进“先许可后减许可”的过程中,会议要求对不必要的事项直接取消审批或备案,可以有效调整市场机制,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加强对市场运行过程的监管。
另外,对于目前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事后监管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的审批项目,市场主体可以做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的,可以批准运营。如发现批准决定与承诺不符,将依法予以撤销,并从重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要求,对于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的不应当告知承诺的审批事项,应当优化准入服务,减少不同类别的申请材料和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透明度,消除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障碍。
朱指出,在世界各地,政府负责监督食品、医药等与公共卫生有关的领域。在优化准入服务的同时,企业进入市场后,政府监管不能放松,而应该越来越严格。会议还强调,应推进“许可证分离”改革。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应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事后监管,强化公平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奇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政府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但已建立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一个大数据信息平台)也可以促进企业自律。这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荣誉名单”,上面列出了企业的注册、审批、不良记录等所有信息。这也有利于各部门的联合监管,在那里企业违法,处处受到限制。而且,这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共治。如果您选择与该企业关联或购买其产品,您将首先查询该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这也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加强监管。
生产许可证减少到24个类别
早在今年1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内的38种产品实行“一企一证”。从以前的按产品类别认证到企业主体认证,从以前的按产品申请,接受多项审查,获得多项证书,成为一项申请、一项审查、一项认证。有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同时申请生产列入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多种产品的,审批发证部门应当共同实施审查,并按规定期限作出决定,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在副本中注明许可产品名称。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程序。一是取消14种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进一步将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种类从38种减少到24种;二是简化预留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程序;第三,实行“一个企业,一个许可证”,一个企业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只发放一个许可证。会议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加强认证后监管,推进“中国制造”升级。
会议要求一些产品涉及公共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已经取消的,可以转为强制认证,并应列出肯定名单,向社会公布。原则上,强制认证的费用应由财政承担。采取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愿认证,促进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对于保留的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由申请时提交符合要求的产品合格检验报告的企业代替。除危险化学品外,省级认证产品应进行现场审查,企业提交相关材料并做出质量安全承诺后,方可获得许可。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一企一证”改革。例如,8月9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中国海洋石油东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交付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这是海南省质监局在“一企一证”改革后颁发的第一个新证。
另外,为了推进改革,一些地方已经主动梳理出可以获得“减证”好处的相关企业。今年7月初,安徽省质监局在清理完安徽省“一企多证”涉及的57家注册企业名单后,将企业名单推至企业所在城市的质监部门,要求各城市质监部门尽快将“一企一证”的改革政策传达给各企业。
标题:国务院部署有序推开证照分离为市场主体减负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