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美在于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拥有405公里长的海岸线,覆盖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0%。2007年蓝藻危机爆发后,太湖水环境的改善受到重视,江苏开始坚持以铁腕手段控制污染,科学治理湖泊。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截至2018年,太湖水质已由2007年的ⅴ类改善为ⅳ类,总氮浓度30年来首次达到ⅳ类标准。饮用水安全连续11年得到保障,未发生大规模洪灾,治理工作取得成效。日前,《工人日报》记者带着“中国环保世纪之旅”采访团参观了太湖治理。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科技赐福,综合系统治理湖泊

太湖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城市化程度最高、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太湖的污染原因最复杂,治理最困难。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从今年1月到8月,太湖流域的水质继续保持稳定并有所好转。湖泊平均水质为四级,15条入湖河流水质均达到或超过三级。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费志良认为,这是由于坚持科学治理和精确污染控制的结果。

在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地区,记者看到,由卫星遥感、自动监测、人工调查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检查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可以24小时监测太湖水质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崔根良介绍说,他的公司、上海同济大学和江苏河海大学联合开发了太湖流域光纤传感监测网络试点项目。该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海洋观测网络等技术,被称为新一代“水环境监测网”。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可实现对水生态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测。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莲花堂农场的生态改造,是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铁腕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的一个缩影。莲花塘位于无锡港上游,是一条入太湖的河流。2011年,它开始转移鱼塘和开垦耕地。2017年3月,我们与江苏移动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城”。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如今,荷花散发着米和鸭肉的香味,这是一个田园风光。“以前的荷花秋千不是这样的。它四周是围网养殖、鱼塘和农场,环境很乱。”丁蜀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李告诉记者。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生态,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环太湖生态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环太湖世界级旅游,对环太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以范蠡闻名的无锡蠡湖曾是太湖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水质常年低于ⅴ类。自2002年以来,无锡先后实施了生态清淤、截污、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六大工程”。总结了“蠡湖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如今,面积为9.1平方公里的蠡湖水域波涛汹涌,支撑着相应的文化经典和主题公园,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览。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从废弃的矿山到盆景街,从过去的卖石头到现在的卖风景,江苏宜兴的张洋村发展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特色产业。自2000年全村开展大规模禁雷整治活动以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品牌农业,推动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张洋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斌说:“村里有70多个农舍和住宅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000万元,种苗等特种种植的销售收入约为1.3亿元。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87万元。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宋玉波介绍,自开展矿山生态恢复工作以来,环太湖投资约20亿元,太湖风景区、无锡、常州、苏州等重点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立法护航,治水进入关键时期

"坚持立法优先,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长江水环境."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驰说,多年来,江苏已经制定了71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2004年,江苏率先在全国大江大河实施水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率先制定了《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第三次修订),提出了“规划先行、后发展、保护中发展、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成为我国流域污染防治立法的亮点。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2007年蓝藻爆发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了1996年制定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程序。按照最严格标准、最严格手段、最严格监控的要求,修订太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重点行业排放标准,收紧总氮、总磷排放标准张驰说。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同时,江苏也在国内首次将河道长度制度写入地方法规,落实了河道管理和保护的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明确了河道长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考核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此外,江苏实行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生态补偿立法。其中,2014年苏州率先制定颁布了《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将165个湿地村和64个水源村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截至2017年底,该市已投入80多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记者汤唯)

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编辑:张静文

标题:江苏:守护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