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甘肃省天祝县祁连重晶石粉矿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是一座1985年开始开采的露天矿山。露天矿植被破坏严重,创面大,弃渣多,边坡陡,治理难度大。经过科学处理后,堆渣的三个斜坡已经平整,并覆盖了土壤和草,草高十多厘米,植被风格逐渐融入到原有的生态环境中。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王忠民说:“主题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整改的落实。我们集中力量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44个特许采矿权的分类收回和环境恢复治理,按照法律法规做好这项工作。”
主题教育实施以来,甘肃省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重要契机,坚持学习教育、调查研究、问题检查、整改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截至8月6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局已向甘肃省下达了25批1921起生态环境投诉和举报,已完成1135起。其中,责令整改754起,立案处罚155起,罚款566.8923万元,立案调查5起,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1人,约谈157人,追究责任95人。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62个具体整改问题中,47个已经整改,其余正在按计划大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上报的31个问题中,有16个已按时限要求整改,其余正在抓紧落实。
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指导和督促整改。截至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有144个采矿权被全部分类收回,环境恢复和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历史无主探矿权、采矿权的恢复和管理已基本完成,相关验收工作正在启动;保护区内的42座水电站已全部分类处理,在建的9座水电站中有7座已退出,2座已保留,已建成的33座水电站中有3座已关闭,30座已实现标准化,涉及的25座设施已全部整改落实。生态恢复;为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系试点工作,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确定的七项任务已完成26.3亿元,占总投资的65.3%。
省自然资源厅认真吸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训,修订完善了《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审批管理办法》与国家上位法的不一致之处,并报省政府发布实施;组织制定《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矿权分类退出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发布;注重源头治理,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纳入《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禁采区;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确保项目用地和矿产开发全部退至生态红线。推进绿色勘探、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建成15个国家级绿色矿山。
“实施整改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要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完全退出“三区”保护区范围,维护矿山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不能忽视“一刀切”的做法,而是要做到两全其美。”王忠民坦率地说。
在清理和收回采矿权的过程中,面对采矿权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部分重叠的问题,甘肃没有搞“一刀切”,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演绎式的收回方法,坚决退出自然保护区“三区”。对于“三区”以外的地区,在企业履行生态保护责任的前提下,依法规范勘探开发。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天祝煤矿采矿权收回过程中,甘肃省考虑到天祝煤矿3000名职工、檀山岭镇1万名煤矿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试验区的天祝煤矿的抵扣收回,既保证了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又保证了企业、职工及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像一记耳光。经过不懈的努力,机器轰鸣和尘土飞扬的景象已经消失了;曾经伤痕累累的“母山”正在逐渐恢复生机。”甘肃省张掖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金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记者银燕)
人民日报(2019年8月21日02版)
编辑:张静文
标题:甘肃动真碰硬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