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9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一些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客观存在。央行最近表示,应引导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家表示,如果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得以顺利实施,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信贷约束,有利于信贷扩张。为民营企业建立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货币政策微调的延续,而不是“洪水泛滥”,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基调没有改变。
进一步疏通信用传导
“自第三季度以来,宽信贷政策一直处于加码状态,但市场风险偏好一直较低,信贷市场的两级分化仍相当严重。从债券市场来看,中低档次民营企业融资水平仍然很低,违约频率有所加快。”CICC固定收益部常务董事陈建恒表示。
新纪元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即使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近几个月债券融资总量有所改善,但融资结构并没有明显改善,高评级和中低评级企业信用债券的月净融资规模仍存在分化。
“民营企业的实际风险高于其他主体是客观事实。要让银行或债券投资者愿意借钱给私人小微企业,就必须有一个风险分担机制。”国家金融和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许多专家认为,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直接指向今年以来融资的实际结构性困难,对进一步疏通信贷有实质性作用。
“从本质上讲,利用央行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提供的资金,为第三方民营企业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为信用增级提供担保,比直接购买中低级别民营企业债券更具杠杆性和更大的威力。”例如,中信证券(600030,诊断)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假设100元的资金只能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支持来提升100元的流通市值;如果以100元作为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基础,至少1000元债券可以得到保护。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看,曾刚解释说,央行把资金交给专业机构,以保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在信用违约的情况下,专业机构将承担超额损失,债券投资者将承担合理损失。其中,专业机构承担的部分是政策性的,损失相当于国家买单。然而,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导向机制提供支持要比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要好,因为这样可以筛选出哪些机构可以支持,哪些不能支持。
关于哪些主体可以受益于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陈建恒表示,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如何确定条件,但支持的方向应该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一致。明显涉及监管红线的企业和行业不应包括在内。支持型行业中竞争优势强、经营稳定、融资合理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支持。
多党合作发挥作用
“信用风险的缓慢释放,除了依靠货币当局出台的政策来引导外,还需要共同努力。今后,我们需要关注配套政策将如何落实。”陈建恒说道。
例如,地方政府需要补充地方担保公司的资本,引导被救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在未来为民营企业探索信用担保业务;对crm等信用衍生品的监管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来改善和激活市场;私募等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获得适当的政策支持后,可以加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投资;财政政策可以给予额外的政策支持资金。
潘向东认为,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可能需要以下支持措施。首先,为了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和防范风险,未来可以成立新的专业机构来操作债务融资支持工具。第二,加强金融监管。信用风险缓释证书是一种信用衍生产品,而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支持工具是缓释信用风险。但是,为了防止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新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和信用增级来增加杠杆,有必要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第三,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企业债券融资过程严重依赖信用评级,但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较少,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信用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潜在风险。
此外,从再融资和再贴现额度的角度来看,扩大基础货币和定向信贷额度显然仍属于以前的广义货币政策框架,在高风险厌恶和强不愿放贷的环境下,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仍然有限。同时,增加再融资和再贴现额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信贷供给,这就需要相关资产的对接,在银行的风险偏好逆转之前,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未来将围绕维护市场稳定、提高市场预期、增强市场融资功能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不断改善。
货币政策没有放松
许多专家表示,央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没有为所有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对于那些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来说,只有当前的流动性问题导致了它们的风险上升,这样它们才能通过风险共担来筹集资金。但是,我们不应该浪费资源来维持过剩的产能,给金融机构造成坏账。目前,中国仍处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因此有必要采取市场导向的机制,筛选出那些可以得到支持的企业。”曾刚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并没有放松。所谓的货币政策放松应该是平等地放松所有主体,但现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扭转以前金融紧缩或去杠杆化过程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潘向东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工具相当于央行向机构提供的基础货币,信贷创造是由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的,是货币政策微调的延续。然而,它只是针对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总量有限,不是“洪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定和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明明认为,随着货币政策从数量工具向价格工具的逐步转变,再融资和再贴现的使用越来越少,其基本货币投放功能减弱,而其导向和支农功能突出。
标题:民企信用扩张迎利好 促进融资待合力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