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0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北京文联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搭建“三个平台”,共同推进北京文艺成果的国际传播和转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这是北京市文联为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作用,增强新时期文化软实力而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据北京市文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介绍,中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企业和国际书展服务机构,拥有非常高质量的渠道和庞大的汉学家资源,这是北京市文联特别需要的。北京文联作为党和政府在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汇聚了首都最优秀的文艺大师,是首都文艺创作的主力军。此次合作后,双方将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北京文联的人才和作品优势,以及中国图书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对外翻译、国际出版、国际展览服务等中外文化交流渠道平台,开展一系列合作。
“我们将通过构建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创新体系,搭建高水平的北京文学作品翻译推广平台、文学艺术成果国际推广平台和文化创意发展对接平台,开展北京作家优秀文学作品多语种翻译和海外推广,促进北京文艺图书进入世界知名图书馆,拓宽北京文学作品数字化和国际化推广渠道,开展北京作家国际交流。打造北京作家专属品牌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构建企业与文学艺术家文化创意发展的双赢平台,向世界介绍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宣传“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分享中国故事。”陈宁说。
事实上,与中土公司的合作只是北京文联近年来推动北京文艺“走出去”的一个缩影。据陈宁介绍,北京文联拥有丰富的人才和作品资源。目前,正在开展北京作家优秀文学作品的多语种翻译和海外推广,已筛选出15部优秀作品,包括著名艺术家作品和青年作家作品。北京文联希望通过与中土公司的合作与汉学家联系,让更多的北京文学作品“走出去”。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在走出国门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这往往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谈到北京文学中的“走出去”如何体现“京味”,陈宁说,京味是北京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许多作品来说,当翻译成外语时,语言本身的特点肯定会被削弱。然而,许多汉学家对中国很熟悉,他们对这些作品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经过翻译,北京文学中的“京味”依然可以体现出来,尤其是其中的核心,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不打折扣地保留下来。
老舍的作品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之一,在翻译出版后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让我们明白好的翻译可以翻译文学作品的灵魂。”陈宁表示,与中土公司的合作不仅突出了“京派”文学的推广,也促进了整个北京文学的发展。除了文学作品,北京文联还将探索相声和民间艺术等文学形式,以“走出去”。
标题:北京文化作品快步“走出去”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