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安顺市黄果树瀑布风景区(6月5日摄)。杨文斌
日前,在巴林举行的第42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传出消息,贵州范静山被列为中国第53、13届世界自然遗产。
迄今为止,贵州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贵州,中国的多山省份,有八山一水一田。以范静山为代表,到处都有美丽的山和公园。同时,它也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地区,有280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
生活贫困往往与生态恶化交织在一起,人们还担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会牺牲环境质量。在生态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融合的绿色之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郊区梯田风光(2017年9月18日无人机拍摄)。刘旭社
开辟绿色“任麦”
贵州省思南县和丰溪镇原党委书记廖永胜至今记忆犹新。2016年他被调任时,相关部门对他曾经工作过的乡镇的自然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计。“以前对干部的评价,很少说要看生态环境。那次审计就像是一次‘大考验’。”他说。
二三十页的“生态账簿”记录了其任职期间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包括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相关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回顾这次“大考验”,廖永胜表示,总体情况还不错,但他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风险,并及时提醒了自己和团队成员。“不能一视同仁、不顾后果地对待自然资源”,“只看国内生产总值、不看生态环境的不正常的政绩观将得到有效改变”。
对干部的“生态约束”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上,也体现在对干部的考核上。近年来,贵州10个贫困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考核相继取消,40个贫困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考核被弱化,石漠化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等指标有所增加。
生态的痛苦往往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当官,不管生态;没有人害怕执行环境保护法...当务之急是治疗各种“生态慢性病”,建设生态文明,创新制度,打通绿色“第二脉搏”。
2016年,贵州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试验区建设之初,改革就贯穿其中,并率先尝试了一揽子创新体系,从而打造了一个“四梁八柱”来保护青山绿水。
五年来,贵州推进了五级河长制、生态保护红线、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排污权有偿使用、第三方污染治理等13项相关改革,引领全国潮流。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油菜花田(3月9日无人机拍摄)。梁韬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支持高经济增长
磷石膏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好,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直接危及水土质量安全。贵州作为磷化工大省,磷石膏累计超过1.2亿吨,其环境风险不言而喻。
贵州省福泉市是磷化工的重要地区,一个石膏建材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负责人王守万表示,该项目直接位于瓮福集团磷化工产业链的末端,投产后每年可消耗近200万吨磷石膏,变废为宝,制造新型建材。
世界知名企业瓮福集团今年将全面实施磷石膏“以产定用”。企业安全环保部经理何表示,除了严格控制传统磷肥产能外,还将开发以石膏板为代表的一系列循环经济产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磷石膏的“绿色转化”是贵州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缩影。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贵州经济增速连续2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在“高增长率”的背后,不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驱动,而是通过培育和扩大新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中推进节能减排。
据统计,2017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但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生态利用、循环利用效率、低碳清洁和环境治理等绿色经济“四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37%。
迎着夏日的阳光,在第八个国家新区——桂安新区的一座小山上,数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着。鱼骨形的设计外观已经初具规模,有五个横孔和竖轴。这些看起来像公路隧道的洞穴是特殊的仓库,将用来存放大约5万台腾讯服务器。
"这是在贵州定居的好时机."腾讯数据中心负责人钟元和表示:“数据中心外的环境保护和数据中心内的财富是非常好的组合。”
得益于凉爽的气候和稳定的地质条件,占全国陆地面积92.5%的贵州正迅速崛起为全球大数据存储基地,苹果(Apple)和华为(Huawei)等跨国巨头也在此落户。2017年,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18.64亿元。
保持发展与生态的底线,“绿色GDP”已成为贵州发展的关键词。贵州提出将绿色经济“四型”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子信息、新医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和文化等新兴产业构筑了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遵义市湄潭县金华村的一幕(4月11日无人机拍摄)。欧东宇照片
大生态与大扶贫“融合”
夏季,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山宝村迎来了一批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夏季游客。"你从哪里知道青山绿水还能赚钱!"卢国顺,一个贫穷的家庭,告诉记者,这些客人住了两三个月,“没有别的,只是放松一下。”
近年来,桐梓县依靠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发展了“夏季经济”。山宝村有34户贫困户,现在有6户建立了农村旅馆。其他贫困家庭通过在乡村旅游区养鸡、养猪和种菜来吃“旅游餐”。
卢国顺专注于培育香猪的机会。他说:“去年售出了9万多件,现在有200多件。餐馆和夏季游客争相购买。”
让贫困人口分享“生态红利”,拥有最多农村贫困人口的贵州将采取多种措施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扶贫。仅在山宝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2.43万元,其中1万多元来自乡村旅游,半数家庭拥有私家车。
与此同时,贵州实施了“生态扶贫十大工程”,包括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和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摆脱生态建设保护中的贫困,确保到2020年有1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扶贫增加收入。
其中,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项目将覆盖5.2万户贫困家庭,人均收入将增加2300元左右。
在铜仁市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6名生态护林员全部来自贫困家庭。村民胡永江因病致贫。去年,他被聘为生态保护员。“搞好巡山,一年有一万收入。”他说。过去,村民用木柴生火,而其他人用木炭来增加收入。现在,这些已经被山地旅游所取代。一些村民建起了农舍,发掘了民俗文化,发展了地方菜肴,并逐渐吃到了“旅游餐”。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梅军说,近年来,贵州的“生态扶贫”越来越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人富”与“生态美”的统一。(记者胡星向丁洁王军)
编者:张嘉诚
标题: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