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38字,读完约11分钟
■调查
■本报记者李海南
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其中,与教育行业相关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8年以来,不仅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关注。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治理的指导思想、任务、分工、步骤和时间节点。一时间,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的整改浪潮席卷全国。
俗话说,动乱时有发生。从《意见》的审议和批准情况来看,教育当局的初衷和良好意图是将义务教育拉回“坚持德育,发展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然而,根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的采访,任忠要实现这一初衷和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象1:有“教育焦虑”的父母和厌倦应付的学生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重点建立和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事实上,《通知》和《意见》都是为了控制非标准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确保义务教育的净土按照既定的政策路径发展,防止校外培训造成的课业负担增加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减负政策的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和作业都有所减少,这传达了坚持素质教育、减少应试教育的政策取向。然而,学校课业负担的减轻直接将“学习热情”转移到了校外。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课业负担的减轻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这直接导致了为奥赛、英语和名学生开设的各种辅导课的增加。因此,出现了“超教学、超前学习、强化考试、等级考试竞赛”等各种行为。
“尽管不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但这些培训仍会不由自主地传播给每一位家长。”7月10日下午5点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区南湖区的一个商业广场上,赵女士站在位于商业广场三楼的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门口,等着女儿下课。她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每周二下午4: 30左右下课,正好赶上这里5: 00的英语辅导课。她连续上两节课,每节课持续45分钟。
“除了周二的英语课,周三下午放学后还有数学辅导课,周四下午还有作文辅导课,周末还有钢琴课和舞蹈课。”作为一名全职妈妈,赵女士几乎每周都会陪着女儿往返于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之间。大多数时候,她要么站在培训机构外的办公室走廊里,要么透过窗户看着女儿,等了很久。
在赵女士看来,这种状态似乎是北京中小学生的普遍状态。但在另一位小学生母亲的眼里,她陷入了与这种焦虑不同的另一种境地。
7月10日晚,住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的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描述了自己目前的“困惑”状态。“我担心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我不想给他们上奥林匹克数学课,但后来我的孩子哭着回来,说他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放弃的人,并说我会耽误他。”无奈,我只能向我的孩子报告。”李女士了解到,在高质量的中小学资源聚集的海淀区,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巨大的,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自己最初的儿童计划被孩子们误解了。
现象2:培训更年轻,“教育焦虑”影响学前教育
如果很容易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因为素质教育的取向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而焦虑,那么很容易把孩子带到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那么许多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也热衷于各种培训,这就传达了“教育焦虑”的另一个内涵。
7月11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区的一座大型商业办公楼,那里有各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涵盖数学、英语和汉语等主要科目,以及舞蹈、艺术、声乐和科学等兴趣班。由于这些机构大多位于办公楼内,即使它们没有在高峰时间到达,办公楼内的员工也会感到头痛。原因是,所有年龄的学生和家长总是会将原本在办公楼中大量存在的八部电梯的容量拉长,这表明电梯超载,必须在不同的楼层停止。
“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已经快两年了,他们还没有把所有的26个英文字母都认出来。”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向记者讲述了她孩子在学前英语培训中的经历。她说:“我们的孩子今年九月去了幼儿园。我听说幼儿园教得不多。我把它给了我两岁半左右的孩子。英语课可能是孩子太小,她班上最大的孩子快五岁了。”
当被问及学费时,家长说:“学费一年21800元,两年39800元。那时,我觉得两年更有价值,我报道了两年。我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父母有点无奈地说:“也许孩子太小了。除了一些简单的单词,我没有感觉到任何学到的东西。有时候我觉得很失落,但是我周围的其他孩子正在上各种各样的课。如果你不给你的孩子上课,你总觉得这是作为父母的失职。”
在访问期间,记者听到一些家长谈到课外辅导导致学前教育脱节的现象。经过多次了解,发现近年来,随着青年学生压力的增加,一种特殊的学前教育形式诞生了,即所谓的青年学生过渡班。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选择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申请学前班的孩子离开幼儿园,转到去年的幼儿衔接课程。
7月11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几家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发现确实存在上述家长反映的现象。负责民办幼儿园招生工作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内容不足以应付小学毕业后的课程,他们需要提前学习,包括十年内的加减乘除、简单的汉语写作和古诗,否则,他们甚至担心小学入学面试会很难。
经过多次介绍,记者于7月11日晚联系到了刘先生,这位学生的家长刚刚为他们的孩子选择了申请离开公园,准备参加少儿衔接课程。他介绍说:“孩子们在公立幼儿园上小班和中班,他们还在校外上英语课和舞蹈课。他们也知道一些数字和英文字母,但是大多数父母说孩子在幼儿园接受快乐教育,什么也学不到。最后,我决定不让我的孩子去上大班。我选择了一个离家不远、有着良好声誉的年轻的联系机构,为小学入学做准备。”
在刘先生所谈的诸多理由和担忧中,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他认为一旦孩子们不参加少年衔接课程,等到他们上一年级时,老师可能会把大家都知道的内容传过去。那时,不仅是父母着急,就连孩子也会很沮丧。
现象3:校外咨询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是由需求还是焦虑引起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今年5月份从一位姓周的家长的手机微信群中看到一条消息:您好家长们,根据市教委的有关安排,北京市将在本月底前完成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申报工作。请根据通知指南如实报告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的情况。记者发现,这条信息有很多内容,其中不乏要求学生课外辅导班的位置要准确到楼层和房间号。这就是“通知家长书”,在北京的中小学生家长圈子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据记者了解,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相关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参与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实际情况如何?上述姓周的家长随后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由孩子参加的校外数学培训班的家长发来的群发信息:亲爱的家长,您好,当您收到学生学校要求您填写的校外培训表格时,请自行考虑。最好不要填写它。谢谢您们。
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向近30名家长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大多数家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如实填写,也不会选择填写美术等一些兴趣班。其中有这样的声音:“当然,我们不希望儿童补习班被禁止。一方面,我们付钱;另一方面,如果它们被禁止,孩子们将在哪里学习呢?更常见。
就监管和规范治理而言,如果对大规模招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相对容易,那么对社区住宅楼内的小规模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似乎就无从谈起。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出现的“小餐桌”正在被家长们所认可。应该说,它的存在正好满足了一些家庭的教育需求。
“除了为学生提供晚餐,我们的小餐桌还将帮助孩子们完成学校作业。此外,我们将根据需要增加书法、英语、绘画等课程的内容。”我听说记者是以家长身份咨询的。一个小型餐桌组织的负责人说,“成本也比较接近人。根据学习消耗品所需的能量和孩子的大小,一般在2000元到2500元之间。”
吴敏(化名)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区。她的孩子今年在小学四年级。吴敏和她的情人是双重雇员。在家的老人不在北京。为了让孩子们有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她选择了自己的家。社区里的一张小桌子每月要花2000元。除了吃饭和完成作业,孩子们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培养一些课外兴趣。“至少,对我们家来说,
解说:要规范校外辅导,我们必须正视需求,标本兼治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一些家长抱怨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纠纷以及解决冲突的高成本。例如,由于对课程退款要求的不满,延迟半年后退款无望,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些小型培训机构带钱潜逃,却没有办法投诉的尴尬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缺乏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资质,且大多以工商注册企业的形式存在。一旦发生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当局的权力越来越小,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费用将大部分由父母承担。
校外辅导有多种发展态势。教育界普遍认为,除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变相减轻了课业负担,使学生家长增加了“教育焦虑”这一表象外,还应该找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考试制度本身并没有完全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终身高考思想是迫使义务教育乃至学前教育选择重点名校的根源。
显然,无论是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还是《意见》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都有必要关注引起校外培训热的根本原因。例如,高考迫使高中、义务教育甚至学前教育更优越。
“除了平衡教育资源之外,还必须逐步扭转公众的传统思维,例如,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与传统大学相同的社会舆论评价和地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吴尊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系统一系列减负措施的实施,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减轻了。然而,在教育的整体框架内,高考仍然主要以分数为导向,客观上迫使和引导了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显然,在如此强劲的需求下,校外辅导的多样性也使得校外培训市场喜忧参半。在吴尊民看来,家长“教育焦虑”的背后,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多样化教育模式的期待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声。他认为,如果不能彻底改革招生制度,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质量平衡工作,教育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校减负、校外减负的局面将继续上演。
标题: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任重道远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