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8字,读完约6分钟
垃圾分类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需要一点一滴地影响人们。经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后,它才刚刚开始走上试点区,然后跟进全国。未来,中国垃圾分类处理必须不断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突破,向源头分类精细化、运输合理化和处理的科技化目标迈进。
■政策解释
■本报记者李海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创新和完善推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全面建立覆盖成本、合理盈利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推进废物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中,《意见》提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对非居民用户实行垃圾计量收费,实施分类垃圾和混合垃圾差别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收费,加快垃圾分类。鼓励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市场化运作,形成充分竞争的环节,实行双方协商定价。
垃圾分类的策略密集型布局
垃圾分类已经提出多年,但政策背后反映的根本问题是分类效果不理想。尽管早在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和厦门就被确定为中国垃圾分类收集的八个试点城市。经过十多年的政策推广和试点,废物分类已经从鲜为人知变成家喻户晓,但即便如此,废物分类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此,2017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国46个城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显然,这已经敲响了垃圾分类实际推广的警钟。根据规划,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这也是制定该计划的起点。根据当地多年实施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规范,垃圾分类往往成为一个没有约束的面对面项目。毕竟,一味强调通过提高人们的素质来实现垃圾分类是不现实的。此外,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生态和环境代价。因此,明确建立一个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制度框架成为该方案的使命。
2018年6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会议明确指出:“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村庄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在很多地方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些甚至名存实亡。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激励政策,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等,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取得实效。
事实上,废物分类的实质工作正逐步进行。6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展情况,强调尽快形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草案,计划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从46个重点城市扩大到294个地级市。
从这个协会不难发现,中国推动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的努力正在进行中。事实上,对于废物分类,《意见》意在从收费机制上形成一种引导,从而客观上鼓励和强制废物分类的行为习惯,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对废物分类的“真正”政策指导。毕竟,长期以来,我国对垃圾分类的政策取向大多是鼓励和倡导实施,但多年的综合实施经验表明效果并不理想。
资源利用也必须工业化
长期以来,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此,我国垃圾分类的目标设定不能绕过两者的统一实施。事实上,垃圾的回收利用符合中国居民的日常习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室主任李雨君早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应该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一致,否则,这项政策将无法实施。
“我们的研究表明,超过90%的居民在扔垃圾前会分别收集报纸、纸板、罐头和塑料瓶等可回收资源。”李雨君认为,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居民历史上形成的“收集废品”的观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再利用的问题。
事实上,这已经触及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层面,即垃圾分类应该从市场化的角度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目前舆论普遍接受的观点。有必要认识到,在垃圾产生、分类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制造商、消费者和环卫部门,而且包括物流在内的许多市场主体都需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中来,形成统一的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在西方国家,垃圾被视为不匹配的资源,这与中国的资源回收原则不谋而合。关键是西方国家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例如,垃圾分类采用工厂流水线分类,各种分类的东西都被回收。即使是焚烧垃圾后的炉渣也应分类回收利用。
就垃圾分类而言,无论是对企事业单位完全强制、对人的行为引导,还是拟试点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实施和落实。政府和人民应该达成共识,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显然,对于迫切需要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中国来说,垃圾分类正走在向全国推广的道路上。“这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根据李雨君多年的调查经验,在日本、韩国、美国、台北等具有先进垃圾处理经验的国家和城市。,垃圾分类需要一点一点地影响人们,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之后,首先进入试点地区,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跟进,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中国垃圾分类处理必须不断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突破,向源头分类精细化、运输合理化和处理的科技化目标迈进。
标题:垃圾分类还须政策铺路、产业突围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