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黄蕾编辑陈郁
在“去渠道化、严格监管”的背景下,保险业正在对现有的信托计划投资业务进行检查和整顿。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为摸清风险基础,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监管部门计划对保险基金投资信托计划提交的信息进行自查自纠,并于近日向保险机构发出相关通知。
“这是例行的自我检查行动。监管部门借此机会检查保险机构是否将信息报送监管部门指定的信息登记平台,再次对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投资业务进行全面清查。”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填写保险资产管理产品集中登记系统相关信息的通知》等监管要求,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保险机构应向监管部门指定的信息登记平台提交信息。
本次自查的目的是确保保险资产管理产品集中登记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登记系统)中保险机构及相关机构提交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对提交信息进行了本次自查和更正。
本次自查的方式和范围主要是各保险机构对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持有和存续的信托计划在集中登记系统中的产品要素信息和持股变动情况进行自查,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
根据要求,如果信息需要更正,保险机构应及时与中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险局”)联系,并按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信息更正。如需与信托公司合作纠正相关信息,保险机构应与信托公司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整改计划,协调信托公司开展信息纠正工作。
“我们已经接到通知,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自查自纠工作,并将自查报告送中国保险。自检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错报和漏报产品清单、原因说明和整改情况。”上述人士透露。
此前有报道称,上半年一些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产品增量规模大幅上升,背后有保险资金“借”集合信托产品规避监管指标或资本投资限制的现象。根据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分析,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于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或中小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大型保险机构的内部信用评级控制通常比较严格,不太可能顶风作案和冒险。
事实上,监管当局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今年6月底,中国保监会公开了6家中小保险机构(5家保险公司+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函,并公开了原保监会去年10月至11月对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结果。
其中,六家保险公司中有四家在信托计划投资管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以安城财产保险为例,在缺乏投资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委托渠道对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多种金融产品发出投资指令,自主决定投资品种和规模,进行实质性风险评估,并与受托方签署投资风险提示函和承诺函,声明将承担委托投资项目的风险,形成事实上的“虚假委托”投资业务。
对此,中国保监会对安城财产保险提出了监管要求,如“六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委托投资业务。”
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部门确实在检查整顿保险业的信托计划投资业务。“然而,对于增量业务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这不会影响保险机构对新信托计划的投资。只要符合要求,我们都可以考虑投资。关键是要看融资实体的信用评级。"
据记者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基金投资信托计划的监管,监管部门还将建立保险基金投资信托计划数据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并组织相关机构对数据报送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如果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将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质询、监督和谈话,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具监督函。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
标题:摸清风险底数 监管下令险企自查信托投资计划数据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