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0字,读完约7分钟
去年冬天,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尽管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的配合下,这个冬天“侥幸过关”,但它也提醒有关部门,他们不能再临时抱佛脚了。目前,各方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正在大力推进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体系建设。未来,应对天然气短缺的措施将更加及时和冷静-
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9%。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呈现“淡季”特征。1-7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5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绘制了一幅“施工图”。随着采暖期的临近,今年的供需形势如何?它能满足民生对燃气的需求吗?
供求处于一种紧密的平衡状态
去年冬天,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的配合下,冬天“侥幸”过去了。今年的供求情况如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学家刘满平博士预测,今年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700亿立方米左右。根据去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长率,今年的供应量约为2650亿立方米,供需仍处于紧张平衡状态。
“如果今年冬天的寒冷时间太长,并不排除某些地区出现短期供应短缺的可能,特别是在天然气消耗量相对较大的地区,但与去年相比,规模和持续时间应该会大大减轻。”刘满平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天然气供应,正在大力推进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体系建设。此外,今年的计划更加充分,应对天然气短缺的措施将更加及时。
据北京时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介绍,今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幅将接近去年,约为350亿立方米。尽管局势紧张,中国获得资源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中国信用评级天然气行业研究小组表示,今年比去年提前一个月进入了保障供应季节,前期的“三桶油”正在扩大液化天然气进口的现场采购,为冬季天然气消费高峰季节提前做准备。从消费区域来看,京津冀区域和山东区域是增长最明显、差距最大的区域。
加快生产、供应、仓储和销售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消费能力和供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对此,杨表示,多种因素推动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首先,天然气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越来越高,经济的改善已经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为了打赢蓝天防御战,大气污染防治将继续加大,煤改气等措施实施速度将继续加快。与此同时,国家支持天然气发展的政策更加明确,最近发布的《意见》规格高、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前所未有。此外,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天然气供应较为宽松,油气价格相对较低。
"从上述因素来看,中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空空间广阔."杨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速将逐步放缓。
全球市场供应宽松,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紧张?杨说,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不足是主要瓶颈。从供需角度看,资源供给的增长不如市场需求的增长快,尤其是家用燃气的增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储气能力仅为消费的5%至6%,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以上。天然气主干管道的里程只有美国的1/7,但却承担了美国天然气消费规模的1/3。在用气高峰期,管网系统相对脆弱。
刘满平说,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天然气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体系仍不完善,表现在9个方面,包括国内生产增速低于消费增速,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消费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不足,市场化价格机制未完全形成,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设施建设和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刘满平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某一个政策或环节的改革,要在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上下功夫,实施综合改革。此次发布的《意见》将通过“设定目标、建立机制、推进改革、分工负责、抓落实”,对天然气当前和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非常重要和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解决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今年初发出通知,确定了11个重点项目,涉及20个省,如增加中贵联络线的输送、增加陕京四线的输送、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连接、广东区域性lng接收站与西二线连接等。全部按期投产后,今年京津冀地区新增供气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日,其中新增“南气北调”供气能力约为3000万立方米/日。
今年5月,提出了住宅阀门站价格合理化方案。专家说,价格是平衡供求关系的重要杠杆。门站天然气价格并轨后,有效缓解了上游供气企业的经营压力,鼓励企业扩大气源。同时,住宅燃气价格变化后,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将得到抑制。
“煤改气”应该“改气”
2017年,中国启动了北方冬季清洁供暖试点项目。去年采暖期,12个试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比“2+26”通道城市高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7%,比“2+26”通道城市低4个百分点。
“煤制气”是清洁供热的重要方式,但专家指出,清洁供热并不意味着“煤制气”或“煤制电”,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即电、气、煤和热。
《意见》强调“煤改气”要以气代气,突出重点。全合同覆盖将是有序实施“煤制气”的重要保障措施,新增天然气应优先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气和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冬季供暖散煤置换。气源保障的重点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
中国信用评级天然气行业研究小组告诉记者,“煤制气”在2013年开始推进。由于2017年是“大气十大”第一阶段考核年,“煤制气”明显加快,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加快。
杨分析,2017年“煤制气”分为住宅用气、采暖用气和工业用“煤制气”三部分,其增量约占总增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煤制气”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居民“煤制气”主要增加供暖季的用气负荷,但对整体增量贡献不大。
“煤制气”要在落实气源的条件下有序推进。去年有些地方先搞了工程,然后才找到气源,人为地增加了供需矛盾。今年,它被要求“改变气体”。如果气源不在,就不能强迫它前进,而“煤制气”的气体增长率就会相对减慢。”刘满平说道。
杨说,天然气一年四季都呈“U”型,采暖期消耗量大,非采暖期消耗量小。“目前,天然气的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暂时无法站稳脚跟。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我们应该处理工业领域的可中断供应,这种供应不会因为供应有限或停止供应而造成大问题,并提前控制甚至停止供应。”
在用气高峰期,民生用气需求约占总需求的40%。刘满平认为,保证居民供应绝对没有问题,但从整个市场的供应来看,肯定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居民用气高峰期,坚决执行“抑非保民”措施,所有减少的用气都将用于保障民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雄)
标题: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 今冬用气紧张情况有望缓解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