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0字,读完约2分钟
编辑同志们:
文物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物质载体,博物馆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让文物成为儿童的教科书,让博物馆成为儿童的第二课堂,对于促进青少年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的类型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领域。对于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把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建议:
中小学建立了定期参观博物馆的机制。中小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人文传记。我们应该利用博物馆资源,使教科书中的文章“活”起来,把教科书中的历史故事和传记从讲台移到博物馆。建议教育统筹委员会和博物馆协会共同编制博物馆教育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术内容制定不同的博物馆参观计划。
开展博物馆的课堂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教学可以深入课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虚拟博物馆,模仿普通博物馆的展览分类,编写自己的说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藏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为参观博物馆进行专门的知识教育和培训。目前,由于缺乏准备,一些博物馆参观很容易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参观博物馆前、参观期间和参观后的各个阶段给予特殊指导,并教给孩子主动学习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博物馆是收藏、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的社会服务机构,青少年可以积极参与博物馆建设。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里给学生提供志愿担任博物馆翻译的机会,这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还可以通过志愿讲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能量传递给更多的受众。
曹晖,北京CPPCC会员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第19版)
标题: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委员信箱)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