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6字,读完约6分钟
宋京
目前,传统农业经济的贡献正在逐渐退化,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的重要力量,正成为农村振兴的新动力。无论是自主开发模式还是政府主导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受到资金的制约。在乡村旅游由产业内整合向跨境整合转型时期,促进金融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度和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
(一)以“农家乐”为代表的自主开发模式难以形成精品旅游项目,游客消费也体现出快捷简单的特点。以“农家乐”为代表的自主开发模式仍处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基于单个个体的自主开发。由于财力有限,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开发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难以形成旅游精品项目。缺乏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一些简单、相似、相对粗糙的快餐乡村旅游产品。面对这些低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游客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的消费主要是吃农家饭和购买一些土特产。这种走马观花的行为根本不能反映乡村旅游的休闲性和参与性,很难激起游客重游的意愿,也很难把稳定的游客带到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以“景区”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导致政府债务压力过大,农民利益逐渐边缘化。目前,以“景区”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模式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具有优良资源禀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外资开发、管理和经营景区。然而,在发展和规划的早期阶段,这种模式往往要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示范项目后,才能吸引私人投资,刺激私人资本参与,这给政府带来更大的债务压力。许多项目计划受到财政压力的限制,政府只能暂停或停止开发。在政府主导的“景区式”乡村旅游模式下,由于乡村居民的资本、信息和话语权的缺乏或不对称,乡村旅游的原有所有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日益边缘化,大部分乡村居民及其利益被剥离出乡村旅游,无法实现乡村居民利益与乡村旅游经济整体利益的同步增长,更谈不上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支持对乡村旅游自主发展模式的制约。首先,行业发展不够,经营效率不高,金融机构不愿提供信贷。首先,“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规划,其发展是盲目的。许多开发和管理行为没有得到规范,也没有系统的营销策略。一般处于原始被动的层面,依靠朋友、“回头客”或口碑传播,宣传手段单调、缺乏针对性,相关旅游企业和个体农户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二是由于山区乡村旅游季节性强,旅游设施利用率低,旅游业竞争激烈,许多“农家乐”不计代价地恶性竞争,使乡村旅游经营者遭受损失或潜在损失,经营效率不高。金融机构担心自己的偿付能力,通常不发放贷款。其次,制度不完善,抵押品缺乏,金融机构无法提供信贷。首先,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普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大多数农户经营的农户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账簿也不完善。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信贷资金的使用、运作和效益,金融机构对这类旅游经营者没有具体的指导机制,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但无法提供信贷。二是农民土地和房地产抵押价值不高,其他可贷资产较少。申请贷款时,很难找到具有足够大价值和长期保值的抵押品。金融机构受自身风险防控机制的限制,在抵押品不足时难以提供信贷。
(二)财政支持对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的制约。首先,信息不对称会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热情。金融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对“景区”模式乡村旅游项目的特点、数量、前景和国家扶持政策缺乏全面了解,难以准确判断项目的预期效益和风险。同时,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自主权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其次,严格的金融监管限制金融机构向政府项目放贷。大多数政府主导的“景区”乡村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效果慢。即使有些项目建成后能产生经济效益,也需要几年到几十年才能完全收回投资成本。鉴于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征,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较高的风险评估。目前,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趋势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限,政府无法提供隐性债务担保,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贷款。
相关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采取更多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有利环境。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明确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改善区域信用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景区深度开发和改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把乡村旅游作为振兴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二)金融机构应提高认识,改进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应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要支持其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搞好乡村旅游产业链,主动解决融资困难,创新符合乡村旅游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增加信贷供给;适当降低旅游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在利率和期限上给予优惠待遇,特别是优先支持合理利用古村镇、民族村寨、农业和农村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和企业。
(3)农民和企业应树立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的个人融资能力。适者生存是一个不变的市场标准,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个体需要在规模上齐头并进。无论是农民还是企业,要想树立乡村旅游的良好形象,都需要从全局和细节两方面努力。首先,从整体上看,硬件架构应顺应时代脉搏,结合区域特色,解读行业需求,建立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旅游商业模式。其次,软件服务应该在细节上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我们应该着眼长远发展,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自己的工作中创造细节,追求终极的专业服务。
标题:金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