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8字,读完约4分钟
2015年1月至今年6月,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检察机关共逮捕13013人,起诉47350人,占同期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总数的1/3,近一半。权威机构近日发布的数据,不仅显示了长江沿岸11个省市跨区域合作、依法保护长江的成果,也显示了确保“一条清澈的河流”的坚定决心。
长江保护着长江沿岸的生态,长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给长江沿岸的4亿人带来了灌溉效益、划船便利和大量的鱼和大米。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大投资”和“大开发”为长江生态敲响了警钟:化学工业环江,工业废水非法排放,非法码头众多,非法采砂猖獗,河湖湿地萎缩...习近平总书记悲伤地说:“长江病了,还不算太坏。”过去,努力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
两年前,有一个像黄路这样的声音:“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恢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重视保护,不重视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引起了高度关注,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确立了规则和明确的方向。两年来,从云贵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沿岸11个省市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画卷正在慢慢铺开。
可以说,过去两年中最深刻的变化是观念的演变。过去,许多干部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认为在追赶发展阶段“仍要付出环境代价”;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各有各的调子,这是不够全面的,缺乏全面的促进。如今,“无大发展”和“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宜昌“关停、转移、搬迁”134家化工企业,江西省湖口县以一票之差否决了26亿元以上的污染项目,浙江等省市投入巨资修复水生态...“高度重视保护”和“生态优先”已成为共识,长江沿岸各省市“净化转绿”、“拒黑弃绿”。联合防治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恢复合作,联合执法环境犯罪……为了做好长江的保护工作,长江沿岸的省市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战斗,写了“共”字的文章。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沿岸11个省市的gdp增长率等于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有力地表明长江保护不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
观念的转变必然会促进制度的重建。在中央层面,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为支撑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在地方一级,为了保护湖泊和湿地的绿色,保持长江的生态美,打破了行政边界和区划障碍,充分建立了协商和合作机制。湖南取消了对全省79个限制发展县的人均gdp考核;贵州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浙江省下棋,积极推进太湖流域和钱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两年来,全省上下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这很难知道,但很难做到。”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振兴长江的生态。有两张照片:同一张是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以前的污水流过,不可能分辨出砂岩在哪里,河岸在哪里;后一片芦苇覆盖着绿色,水是清澈的,江豚跳跃。纵观整个长江流域,截至去年年底,959个非法码头全部被拆除,其中809个完成了生态绿化;928个黑色和有气味的水体的修复工作已经开始826个,完成498个;截至6月底,环境敏感地区的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已被依法撤销...实践证明,顶层设计完成后,没有解决不了的“围河化工”,也没有避免不了的“非法毁河”。
尽管在建设生态长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没有放松和休息的空间。例如,一些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因资金不足、治理困难等原因而拖延生态恢复的进度。又如,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依然严重,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面临反弹的巨大压力,污染产业正在向中上游转移,区域合作虚有其表。面对这种形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长远效益、破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调发展。有了“不需要我”的境界和“成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我就可以“治病救人”,让母亲河永远流淌。
人民日报(2018年7月17日05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守护绵延后世的生态长江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