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当夏天来临时,下大雨时你会遭受内涝,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个难题。海南省三亚市将城市生态恢复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注重恢复生态滞水、清洁和可用容量,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几天前,今年的第三号台风“银河”从三亚过境,虽然雨不长,但相当大。“银河”后,人们发现一些地势较低、易积水的地段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水,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始显现成效。
2015年6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公用隧道建设城市(双修)综合试点城市。在试点工作中,三亚强调预防“海绵换海绵”,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恢复生态停滞、清洁和利用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恢复生态停滞、清洁和使用的能力,防止“海绵换海绵”
一位资深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告诉记者,海绵城市改造希望有明显的效果,重点是恢复生态停滞、清洁和利用的能力,防止“海绵换海绵”,尊重自然规律,有湿地就恢复湿地,有公园就建公园。这在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中得到高度重视。
以春光路红树林生态公园建设为例,生态公园改造了现有地形,梳理了公园水系,增加了大量适合红树林生长的滩地。在详细设计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沟和渗水路面等海绵措施经过科学设计,可收集周围地块的雨水。在原有的受损山体上,公园设计了多层次的慢行系统,有效地修复山体,防止地质灾害,同时增加了空娱乐室的立体感和丰富性,满足市民的需求。
东岸的湿地原本是三亚最大的湿地。由于利益驱动,原来的河道被侵蚀了三分之二,许多非法建筑和小房产建在河道上。在试点改造中,三亚非法拆除河道,拓宽河道,将湿地水系与红树林生态公园和三亚东河水系完全连接起来。湿地涵养水源可达80多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停滞、清洁和利用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城市海绵的系统效应。
“像许多地方一样,三亚的河流也存在硬质护岸比例过高的问题。天然河岸或土坝已成为钢筋混凝土或砂浆块石护岸,导致河流断面单一而钝,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净化等功能丧失。”三亚市规划局局长吴说。
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试验区采用自然生态岸线或具有自然岸线特征的透水性人工岸线,以提高水系的生态交换能力,恢复岸线的生态多样性。
编者:耿培
标题:会喝水的城市不怕涝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