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李丹丹编辑陈郁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合理充足的流动性,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敏感的人已经注意到货币政策的最新表述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公开信息,今年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表述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流动性的表述,在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流动性从“合理稳定”调整为“合理充裕”。
第二个变化是“适度从紧”一词开始出现,时间是6月27日,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
不仅表述发生了变化,而且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略微宽松,有迹可循,市场明显感觉到流动性的“水分”。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23日早上。目前,这既不是季末的关键时间点,也不是流动性吃紧的阶段。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5020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中期贷款便利化操作,以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600030)认为,年初以来,在流动性环境逐步缓解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不断得到证实,而这次中国人民银行在中期发放了大量超出预期的贷款,再次证实了这一事实。
事实上,无论是“稳健”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这些表述都不是“第一次展示”。
纵观过去几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可以发现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持续到2007年,从2011年持续到2016年。直到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出现了“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
上一次“稳定”和“适度从紧”同时出现,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当时的表述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从紧,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时间的货币政策操作。2015年,货币政策操作频繁,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5倍,公开市场反向回购操作利率下调9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了五次,包括四次RRR降息和五次RRR降息,累计总体下调2.5个百分点,另有0.5至6.5个百分点的目标下调。
当然,由于此时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市场环境与当时不同,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货币政策的表述与当年相似,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采取类似的操作。
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漫灌”式的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可以预期的是,“稳定”、“适度紧缩”和“适度充裕”并不是简单的字面变化,在它们的背后,货币政策可能会显示出一种边际放松趋势。
兴石投资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适度充裕的流动性”意味着流动性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在精确的控制框架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望得到缓解,在“政策底线”的呵护下,市场有望迎来一个“情绪底线”。
招商证券(600999)宏观分析师张毅平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前者可能意味着在社会福利平衡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变化,而后者则意味着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焦点不是集中在几次有针对性的RRR降息上,而是集中在如何完善政策传导机制上。
标题:同样的“稳健” 微妙的不同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