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推进央行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本单位央行文化的“魂”与“体”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本单位央行文化理念的“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和利用好“体”的各种形式,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达到形神兼备。 强化“灵魂”,强化“身体”,推动我单位乃至整个人民银行系统的央行文化建设。
提炼央行文化的“灵魂”
央行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内心深处,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为干部职工所共有。总结和提炼的过程就是把这些人内心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体化的过程。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的中央银行文化理念得不到干部职工的认可,这是由于总结和提炼不科学,不能真实反映干部职工根深蒂固的思想,不能客观表达干部职工对单位发展的期望。总之,这个单位的央行文化的“灵魂”还没有被科学准确地提取出来。当然,没有“灵魂”的指引,央行所谓的文化建设就变得漫无目的。要科学、准确地总结和提炼央行文化的“灵魂”,关键是要认识“从哪里来”;找出现在该去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文化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孕育的金融文化。三是源于社会主义金融工作实践中,特别是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孕育的文化理念。第四,源于国外先进的金融文化理念。
追溯历史只是央行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推动当前和未来单位的发展是央行文化建设的目的。追溯历史的源头,我们探索我们单位的固有基因。固有基因可能是精华,也可能是糟粕。即使是所谓的“精华”,在当前和未来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与时俱进,也可能成为阻碍本单位持续发展的“糟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单位当前的发展状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分析其文化理念中的内在基因,找出哪些内在基因能够继续推动单位当前和未来的目标,哪些会阻碍它们,哪些文化基因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缺失。那些能够继续发挥促进作用的应该发扬光大;坚决放弃那些阻碍它的人;对于缺失,我们应该重点培养。
打造央行文化的“身体”
必须以灵魂为基础,始终把灵魂的传递作为身体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灵魂”和“身体”是文化建构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身体”的建构服务于“灵魂”的传递。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春节举办了晚会,在三月志愿向雷锋学习,在端午节包饺子,在中秋节做月饼。然而,当与员工交谈时,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员工不能说出他们自己单位的文化概念。原因是这些单位从事文化体育活动是为了从事文化体育活动,当他们提出从事某种文化体育活动的想法时,并不是基于传播自己文化思想的目的;在设计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方案时,我们没有问每个环节在传达本单位文化理念中的作用。开派对、学习雷锋的志愿服务、包饺子、做月饼没有错。关键是要把这些活动与央行文化理念的传播联系起来,这样各种“活动”才能搭建起一个平台,央行文化的“灵魂”才能唱出歌剧。例如,近年来,央视春晚有许多精彩的节目,但经过仔细研究,每个节目总是围绕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我们央行的文化建设工作是借鉴央视春晚,把文化理念的传播作为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群众的需要,学习和使用群众的语言。一个单位总结提炼出来的文化思想,如果要在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传播,就必须一脉相承,至少要与职工的思想深处的本来面目相兼容,否则就会遭到“排斥”和“抵制”。这就要求我们贯彻中央银行的文化理念,深入研究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实际,做到“低头看,低头看”,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所喜所恨,准备不同的“钥匙”,打开每一个干部职工心中的“锁”。要做好中央银行的文化工作,也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群众的语言,避免说老套的话、空话、大话和普通话。大众语言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它反映群众的愿望,生活在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集中群众的智慧,容易产生共鸣。大众语言的特点是生动易懂;思想上朴实无华,影响深远;简而言之,要从小事中看到大事,这样人们才能理解、记住、信任和使用它。例如,我们谈及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总结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两者缺一不可”,把提倡艰苦奋斗比作“张开双臂总比喊着嗓子强”。这些语言朗朗上口,听起来真诚,闻起来朴实而芬芳,而且味道意味深长。
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央行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文化观念的传播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立足于新的实践,创造新的手段。任何有效的方法都会有过时的一天。我们可能在使用传统方法方面很有经验和得心应手,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家务技能,我们可以使用我们需要的任何技能,我们可以使用我们需要的任何新技能,并且任何方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良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文化传播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央行干部和工作人员已经加入了“低首族”的行列,互联网上零散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大脑。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机会”。传统方式,如制作墙报,更多的是单向沟通。我说你听,我写,你读,我播,你看,缺乏现场互动和观众的即时反馈。然而,在现代社会,干部和工人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倾向于使用易于表达的方式,更加注重个人。新媒体的出现顺应了这一需求,使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意见的传递者。利用新媒体进行央行文化理念的传播,使干部职工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
通过精雕细刻,打造高品质产品,打造文化品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大力开展中央银行文化建设,各单位开展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然而,在基层调查时,我们经常听到群众说这些活动没有吸引力。其中一个原因是个别单位在文化建设上仍然有追求越来越快的想法,质量产品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呈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需求也得到了提升。面对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们必须努力设计好央行文化传播活动的主题、载体、流程乃至每一个细节。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推出了“中央银行文化精品项目宣传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形式,利用现代声光展示分行精选的优秀文化产品。这些项目是感人的,因为它们反映了真相,并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深刻地诠释了单位的文化理念;共鸣是通过反映平凡而引起的,而这个单元的文化实践是通过描绘我周围的普通人而得到深刻诠释的;因为风景如画,它默默地滋润着万物。通过展示美丽的场景,它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传达了单位的文化内涵。这些项目从各个方面满足了员工的审美需求,得到了广大员工的高度认可,参与现场活动的总行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标题:央行文化的“魂”与“体”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