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4字,读完约8分钟
历史总是给人们力量去学习智慧,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继续前进。
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阎金昌来说,这个特殊的年份是1978年和2018年。
1978年,阎金昌和小岗生产队的其他17名村民拿着红手印,分田到户,发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个声音;2018年,一个“小岗位要盘活,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并吹了新一轮的发展。
延京昌已经七十五岁了,他总是在闲暇时用手四处走动。院门对面是小港学校,老严喜欢看孩子们在操场的围栏上跳凤阳花鼓。“人们很怀旧。改革开放前的凤阳花鼓,是一种乞求生命的能力。沿街载歌载舞,中央人民放弃了一杯半碗米粉。如今,这一天的人头越来越多,摸摸歌词就知道了。”
大合同前的小帖子——“泥巴门,泥巴床,泥巴店里没菜,一日三餐喝稀汤。”
大合同之后——“不要担心吃,不要担心穿,把十块钱放在你的腰上,娶个媳妇和盖楼。”
步入新时代,古画词有了新的篇章——“阳光照耀新农村,我们有了走向小康社会的精神。”
老燕读了三首歌词,她的声音像秋天温暖的太阳一样清晰。这不仅是小岗村的一个注脚,也是中国40年农村改革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回声。
“分而治之”指出了农民对农业的热情;“结合”,结合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处——
“这不是回去,而是因为你不能‘吃饱’。”
大合同,让小岗村一夜之间跨过温饱线。
分田到户只用了一年时间,粮食丰收:1979年,小岗生产队生产粮食13.3万斤,平均每户生产粮食6600多斤。“在此之前,每个人每天只有2或8元,这是常见的外出逃避和要求食物。”当时的小刚生产队队长严说。
然而,“一粮独大”的局面使得小岗村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一贫如洗。到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
经过2008年的村居调整,小岗村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4500亩耕地的大村庄,其中60%以上已经转移。“这不是回去,而是因为你不能‘吃饱’。”严军长幽默地说道。
“家里的35亩地已经转让出去了,每年的转让费是固定的。人们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和他们的儿子一起建立了一个农舍。年净收入超过20万元。”阎金昌说:“村里80%的居民实现了集中居住,每户都有两栋小楼。”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的农舍,不再有茅草房和泥泞的道路。”
“立足现代农业,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小岗村村民的共识。”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金柱说。
“分而治之”指出了农民对农业的热情;“组合”带来了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处。
2012年退伍后,杨威放弃了在浙江宁波的高薪工作,回到小岗村,转让了20英亩土地,开始在温室里种植草莓和水果,重点是在公园里采摘的游客。“今年上半年,我赚了十多万元。下一步是扩大到100英亩,然后发展有机大米和生态餐厅。”
如今,杨威已经成为村里的共青团书记,并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年轻农民的创业培训中。“我刚刚带了十几个回来工作的同行去安徽等地考察,我准备帮助他们申请在闽北创业。开发农舍的贴现贷款。”
2017年,小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0万元。“土地可以让人们吃够老一代人的食物,但也可以让人们为我们赚钱和做生意。”杨威说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是改变的勇气和永不停滞的精神不能丧失
"小刚想振兴,我该怎么办?"
村委会东面一英里处有一座茅草屋――茅草屋顶和土坯墙,内屋需要猫腰进入。这是“年度农家书屋”,底下有18个红色手印,场景布局一如既往。这是小岗村40年发展变化的见证。
但小刚人并不满足。“从横向来看,小岗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村庄仍有很大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也低于全国居民人均水平。”李金柱说,一个时代有它自己的任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是勇于变革、永不止步的精神不能丧失。
今年3月,一个“小岗位要盘活,我该怎么办?”主题讨论提前给小岗村带来了春天的活力。
“小刚的问题”应该由小刚人来回答。“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吸引人才回国创业”……在大讨论中,从大合同的领导到村干部,从党员到群众,指出了小岗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大讨论结束后,颁布了《小岗村农村振兴实施方案》。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工业兴农战略、完成小岗山5a景区建设目标明确,仅2018年的具体任务就细化到60项。
蓝图已经画好了,梦想成真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今年4月,村里引入专业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实施垃圾清理转运;9名村民成为义务卫生监督员,每月中旬对每个家庭的前、后、庭院和室内进行卫生检查,并对先进家庭和不合格家庭进行评分。”小岗村党委成员周鹏飞表示,经过三个月的打分,不合格家庭的数量从最初的85户大幅下降到现在的22户。
走进农村,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参观村西的梨园公社,树枝上覆盖着黄澄澄产的大吉梨。黄从江苏无锡起家,在“果-沼-鹅”生态圈经营着一个608亩的梨园。“梨树已经进入了长满果实的时期,正准备把果园旁边的空休闲农舍改造成寄宿家庭。”届时,可春将在秋季赏花、摘果,四季休闲。”
党的领导坚强,村民自治充满活力-
“我站在山脊上,展望未来”
纵观小岗村40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不难发现,每个关键节点都没有脱离党的领导,前进的每一步都有赖于强大的基层党组织。
40年前,合同签订时,生产队队长闫、副队长闫洪昌、会计李艳学会了承担风险,愿意承担责任的字样被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
14年前被任命为小岗村第一书记的沈浩,千方百计打破“一夜之间过了温饱线,多年没有进富户”的困境,最终因工作过度而死亡。
农村改革和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岗村的接力棒被传给了新任一秘李金柱。在上任的头六个月里,李金柱在了解了人们的感受并介绍了各种资源之后,并没有休息一天。"我们村的干部都很失望."燕岗社区居民邢玉峰说:“今年7月,大雨淹没了院子。我打电话的时候,李书记带着几个干部走到门口。中午雨一停,我就开始修理旧管道。”
要继承和改革,首先要选择最优秀、最强的骨干。上个月,小岗村刚刚完成了党委换届。通过内部选拔、外部引进和上级派系,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下级干部的后代、总承包领导、富裕领导和大学生村官,从而实现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
党的领导坚强,村民自治充满活力。村民自愿调解委员会有八名专职调解员,在三个区设立了村民委员会。“村里的医院收购了土地并建造了房屋。建筑工程下雨了,摧毁了闫德宝家7英亩的土地。曾经太吵了。经过十几次调解,闫德宝最终只是象征性地得到了赔偿。”村民自愿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学忠说,服务一年多以来,已经解决了100多件重大矛盾,有三部主要著作被收录在《家长短评》中。
今年4月,小岗村与安徽财经大学社区治理研究所签订协议,创建“社区党建、社区咨询、社区建设”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以提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工作咨询委员会于今年6月开始运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20多个问题,制定了“问题清单”和整改细则。
以改革的名义产生的活力使小刚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目前,有五位对农村建设感兴趣的医生已落户小岗州,并在小岗州扎根。长期关注农村文化振兴的唐洪占博士倡导成立洪灏学院,“探索如何通过‘书院会议’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治理相结合。”
唐洪占喜欢写诗。过去,他住在城市里,写道“人们被困在城市里,被困在兴奋或沮丧的生活中”;当他到达小岗村时,他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精髓,写道:“我站在山脊上,看到了未来。”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7日06版)
标题:改革再出发 续写新篇章(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