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6字,读完约2分钟
据新华社福州10月16日电(记者陈鸿毅)在福建省龙岩市郊区龙门镇,一座雅致的四合院坐落在河边。这是闽西和苏区红军创始人之一郭迪仁同志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大门,两株柏树竖立起来,一个记录郭棣生平的蓝色大理石石碑出现在他们面前。在他29岁的短暂一生中,他用自己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一笔。
郭迪仁,原名郭尚斌,1907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郭棣小时候工作很努力,但由于家庭贫困,他无法上学,所以他去漳州当学徒。1923年,他受叔叔资助在厦门集美学校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童年的艰苦生活使郭棣深深感到“中国农民只有参加革命才能摆脱贫困。”
1926年,郭棣参加了毛泽东在广州创办的第六次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大量马列著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改名为“郭迪仁”,决心“一点一滴地为人民服务”。
同年9月,郭迪仁回到龙岩,秘密成立了中共基层组织。他先后担任中共龙岩县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共龙岩县委组织部长。他经常戴着帽子和凉鞋,穿越山川,深入农村,拜访穷人,进行社会调查。以广州农讲所为榜样,他还在市内为延平县政府监察部干部开办了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闽西优秀革命干部。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闽西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郭迪仁立即组织党员和革命骨干迅速转移到农村,进入艰苦奋斗阶段。1928年3月,在郭迪仁、邓子恢领导下,龙岩后田村发生农民武装起义,被称为“福建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后,闽西第一批游击队成立了。1929年,郭迪仁领导龙岩县农民武装暴动,带领游击队配合红四军在福建三次攻打龙岩城,彻底歼灭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为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郭棣参加长征,在红军第三军团做宣传鼓动工作。由于长期的跑步和疲劳,他在去长征的路上患了肺病和痢疾,经常咳血。1936年11月18日,29岁的郭迪仁在陕北宝安县因过度劳累而去世。
1956年,郭迪仁的遗体从陕北运到龙岩进行公开安葬。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在葬礼上说:“郭迪仁同志,他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结束了光辉的一生。他的战斗生涯为闽西人民树立了不可磨灭的榜样,将永远受到闽西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7日06版)
标题:郭滴人:战斗一生为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