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森林、土地、湖泊和草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的命脉在于土地、水、山、土壤、树木和草地。如何做好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等生物群落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下一步的建议和假设是什么?日前,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会举办的首届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生物群落生态保护与恢复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及相关部委人员提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元素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要素的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将景观、森林、土地和草地视为一个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和恢复,实现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农村部主任王波说:“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的生命群落从本质上深刻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生命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大的区域规模。”
“景观林、湖、草生命群落的核心本质是由过去单一因子的保护与恢复转变为以改善多因子组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导向的保护与恢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特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张慧媛说:“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的生态元素是一个普遍的生命群落,不能分割管理。森林、水、矿产资源、生物和其他种类的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为了管理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根据相关要素的功能关系和空之间的影响范围,从全球角度寻找系统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对生态要素采取单一的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开明认为,建立一套项目实施的长期保障措施和机制非常重要。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涉及左右两岸、上下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水体保护和生态保护必须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规划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布局。在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生态保护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从组织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资金筹集和投入、运行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公众参与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张慧媛还认为,实施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项目,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生态因素的界限,考虑所有因素的保护需求,促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管理。建立与“景观、森林、草原中的湖草群落”理念相适应的制度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制度瓶颈,为景观、森林中的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王波建议加强现有的联防、联控和地区、部门联合建设机制。在这方面,美国黄石公园的经验值得学习。黄石公园在建立之初,也存在着人工区划界限不符合生态规律、原有分散管理、资源保护与森林经营目标冲突等问题。解决方案是建立大黄石协调委员会(简称“gycc”)以统一的方式管理这个区域生态系统。委员会成员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国家森林管理局、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土地管理局组成。协调大黄石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决策机制、项目实施等事宜。并根据保护重点设立子专业专业委员会。因此,有必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加强协调和反馈。
发挥自然恢复作用,减少人为干预
“在某些地方,黑臭的河流是经过处理的。如果停止排放污水,可以依靠河流的自净功能来恢复生态。然而,在许多地方,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如河床硬化,以破坏河流的生态功能。”有专家表示,目前在生态恢复方面,很多地方都过于强调人为干预措施,甚至有些地方“项目上项目下”。
与会专家指出,在水生态修复方面,要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观,采用生态护岸、自然弯曲河道等修复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治污和水泥硬化河道。王波还对当前河流的硬化、白化和渠化,以及偷工减料和拉直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一些天然河流系统已经硬化为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道系统,河流无法发挥调蓄水流和补给地下水的功能,护岸的生态型和亲水性几乎丧失。目前,一些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具体内容是将笔直的混凝土排水渠道恢复成弯曲的天然河流。同时,利用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充分利用植物和自然材料,增加生物多样性。此外,河流改造还可以融入雨水管理设计,科学利用雨水资源,促进良性水循环。
河道整治中的“准自然”恢复理念值得推荐。这是塞弗特在1938年提出的。运用这一理念,索姆河修复段结合曲流河体的滞洪设计,在非汛期提供了儿童亲水玩耍区和海滩区;在洪水期间提供完善的空滞洪房,改善滨河空房的自然属性。王波强调,河道整治技术应坚持自然修复,并与必要的人工修复相结合。
西北大学校长助理霍也认为,一些地方忽视了生态修复的功能,存在盲目布局项目的现象,导致一些地区生态修复效果不佳。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的地块进行监测,发现有些地块不具备退耕还林还草的条件,因此植被的成活率和保留率较低。此外,在许多南方地区,生态恢复只能通过封闭山脉进行净化来实现,而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尤其是人工工程。
霍说,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净特性和自我修复的系统。如果人为干预超过了这个阈值和界限,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就会出问题。因此,治理的理念和思路、规划和推广的技术路线不应违背自然规律,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功能性不应被忽视。有必要根据景观、森林、湖泊和草的生命群落的逻辑和思维来创新观念。
张慧媛还表示,景观和森林中湖泊和草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核心是恢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应最大限度地采用近自然的方法和生态技术。建立以改善生态功能为目的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模式,保护、养护和恢复生态重要和脆弱地区,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控制措施为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
科学规划,提高效率,增强科学性
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对于一些生态修复项目和景观、森林、湖泊的概念,仍然存在一些科学的争论和科学合理的规划。
国家林业局生态保护与恢复司副司长吴秀丽说,商品林和公益林“两型林”政策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当时划定“两类森林”的时间相当紧迫,许多地方在划定时没有去山块调查。因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画更多的线,另一种是画不科学的线。例如,偏远山区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因为砍伐是由近及远的,所以只有“山帽”和一些又厚又大的树可以卖钱。当时,一些地方将这些“山帽”林地指定为商品林,但这些林地在被砍伐后几百年都无法恢复。相反,在河套子和平原上种植的一些密植林应属于经营范畴,但应间伐,但应列为生态公益林。因此,一些林区的划分是不科学的。
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认为,在改善政策、规划、科学认证和创新管理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霍认为,关于生态恢复的管理效益还缺乏科学的证明。例如,他说,从2000年到2015年,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南方10个省和自治区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在过去15年略有增加。根据陕西省2000-2010年的数据,生态价值增加值为33亿元,但同期国家补偿基金超过200亿元。转化率约为15%,效率较低。
对此,他认为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论证不充分,项目规划不合理。主要忽略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二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系统设计忽略了生态修复项目管理与治理的整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纵向渗透和横向整合的一体化治理结构和体系。
在加强规划方面,张慧媛建议景观林地的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应以试点为主,缺乏规划,存在空布局不匹配、目标定位不准确、评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组织编制国家和地区的景观林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总体规划,明确空厅的布局、类型构成和责任体系,通过分区分类明确景观林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合理确定景观林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时间表和阶段目标。(记者刘伟)
编辑:计然
标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还有哪些路要走?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