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海洋科技先导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先导国家实验室”)举办了“请海洋讲堂走进校园”第四系列海洋科普活动。国家海洋先导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检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延隆是本次活动的主旨发言人。他给青岛实验小学的2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课,题目是“深海正能量——可燃冰”。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你知道可燃冰吗?可燃冰是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陆地永久冻土中的冰状结晶物质,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因为它看起来像冰,遇到火就会燃烧,所以被命名为‘可燃冰’、‘固态气体’和‘气态冰’。”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李延隆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系统地介绍了可燃冰的概念、发现和研究过程、组成结构、形成原因、分布范围和开采方法。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多少?""发展可燃冰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可燃冰发展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争相提问,李延隆一一作答。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可燃冰从外面看起来像冰。从微观角度看,它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笼子’。”在现场,李延隆指导学生对可燃冰分子模型进行了小型科学实验,生动地介绍了可燃冰的形成过程:“水分子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被挤压,形成一个‘笼子’。如果此时有气体进入‘笼子’,就会形成可燃冰。”生动有趣的解释和严谨规范的实验深深吸引了孩子们。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李延隆说:“两年前,中国首次在海域成功开发了可燃冰,打开了可燃冰开发的宝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次讲座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可燃冰的兴趣,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青岛实验小学的学生孙诺石告诉记者:“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海洋科学的讲座,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希望将来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海洋科学文化素养,国家海洋试验实验室在青岛市南区开展了“让海洋讲堂走进校园”、“用海洋教育人”的实践活动,将海洋知识推广到学校、教材和课堂,从多角度、全方位普及科学知识。“问海讲堂”立足海洋科技发展前沿,汇集海洋人文知识和海洋领域热点话题,以现场录音的形式,积极打造高质量的海洋科普讲堂。这些活动将海洋科学知识从实验室推广到中小学课堂,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近距离了解和探索海洋的机会。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国家海洋试验实验室公共关系部主任王宁表示,科普教育意义重大。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不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科普活动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在青少年中营造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调动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今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继续探索科普活动的形式,丰富海洋科普内容。“国际海洋科学联盟”、“国家海洋试验实验室开放日”、“问海杯”国际海洋创新大赛等各种科普活动,将为孩子们打开神秘海洋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畅游。(记者王晶)

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编辑:张静文

标题:为孩子们开启通向海洋的大门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