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从2017年的报告结果来看,中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得到广泛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立的使用、可获得性和质量三个维度描述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特别是今年的变化。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从整体调查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的基本金融服务已经实现了广泛覆盖。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底,全国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保持在上年的96%的水平。70%的省份的乡镇银行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村级行政区域银行卡援助和取款服务点覆盖率也达到97.34%;同时,全国信用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61万中小企业和1.75亿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广,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报告》,2017年,全国和农村地区人均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持有量稳步增长,总体上“人人有户”;农民和小微企业信贷占比继续上升,分别达到15.01%和13.72%,2017年建卡贫困人口贷款也实现了29.67%的快速增长;此外,全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稳步提高。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可以看出,金融服务的物质条件已经逐步形成,各种金融服务的整体状况正在逐年改善。另一方面,在发展信贷、保险和金融消费者素养方面存在结构性问题。《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普惠金融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低于人民币贷款增速,创业担保贷款甚至有所下降。在各种理财知识和行为中,消费者在掌握保险和贷款知识、理财规划和投资风险处理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此外,就省份而言,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居民显然更加意识到参与保险和金融管理。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中国的普惠金融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普惠金融中各地区、各人群容易满足的部分得到了妥善解决,但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源,而其他金融需求的满足却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导致目前该领域发展不平衡,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进一步集中在小微区、农村和偏远地区。同时,报告最后强调要从宣传教育、电子支付管理和风险防范、避免过度贷款三个方面加强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这也反映了当前普惠金融风险的突出问题。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发展不平衡加上风险暴露、结构性问题或未来普惠金融的重点,这些问题仍需通过提高业务可持续性来解决。

乡村银行模式的创始人尤努斯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民也有创业潜力,但他们缺乏风险资本。格莱珉的“保证最低利润”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为了给“穷人”创业的机会。在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如门到门服务和风险控制环节,因此其利率将相对高于商业银行。孟加拉国法律规定,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为27%,而乡村银行的利率一直保持在不超过20%。也就是说,格莱珉银行的“保证利润”是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的——它可以覆盖并略微超过其成本。这种模式的理念不是简单的低利率或乱放贷,而是仍然严格遵循金融原则,做好风险防控,追求适度利润。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从普惠金融与风险控制平等发展的双重视角来看,如果利率过低,机构将失去适度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动力,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研究和实施将没有成本支撑;如果利率太高,客户负担不起利息,这将更直接地加速风险暴露。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诚然,利率并不是企业可持续性的全部,但利率带来的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是模式设定的基础。在中国,金融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和客户,除了拥有较好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外,总是按照金融思维接受普惠金融服务,即根据客户的风险特征确定服务模式和利率水平。除了缺乏正规的金融服务外,没有得到均衡服务的县域和小微群体也长期受到优惠金融和民间借贷的影响,这使得金融供求双方都缺乏商业可持续性意识,进而导致当前普惠金融的结构性问题。

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因此,未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应坚持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注重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化解当前的结构性矛盾。

标题:普惠金融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8538.html